熱門:

2023年1月19日

黃伯農

德國半導體科技獨立方略

德國是歐盟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本文主要分析德國的半導體方略,並比較總結前文對比利時、荷蘭、法國和意大利半導體業的政策,提出德國聯合比荷法意以歐盟多邊平衡對沖中美科技競爭的半導體方略,以長遠維護歐洲科技獨立及達到戰略自主的總目標。

行業在全球舉足輕重

德國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也是繼中國和美國之後全球第三大出口國。德國亦是全球第四大半導體輸出國。

2020年,德國出口總值65億美元半導體產品,惟德國也是全球第四大半導體入口國。2019年,德國入口總值57億歐羅(63億美元)的半導體。總體而言,德國佔全歐洲330億歐羅(360億美元)半導體市場總額的108億歐羅(118億美元),可謂舉足輕重。

德國所生產的化學氣體是全球晶圓鑄造和設備清洗工序中的必需品。例如,位於達姆施塔特(Darmstadt)的默克集團(Merck KGaA)廠房,生產晶片製造必須的特別氣體。

跟歐洲其他國家一樣,德國也較缺乏後端生產設施。德國半導體的用途集中在包括汽車、照相機和高端家庭電器的消費品之上,並非最高端晶片。

研究及發展(R&D)產能方面,德國半導體科企英飛凌(Infineon)、蔡司(Carl Zeiss)和卓能(Zollner)均在境內設有R&D設施。2020年,蔡司僱用1300名研究人員。德國Fraunhofer Group for Microelectronics和萊布尼茨學會(Leibniz-Gemeinschaft)是國際微電子業R&D的主要參與者。他們在歐洲擁有最大規模的R&D合作網絡,僱有2000名研究人員和1.2萬平方米的「潔淨室空間」(cleanroom space)。

晶圓鑄造產能方面,博世(Bosch)是德國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電力導體(power conductor)的主要生產商。2021年,博世在德累斯頓(Dresden)成立首間生產供汽車業用的人工智能晶片。2021年12月,博世再在羅伊特林根(Reutlingen)廠房啟動了生產碳化硅(silicon carbide)半導體程序,會出產大量200納米晶片,供物聯網和流動應用(mobile applications)的用途。

除了博世之外,德國也需要英飛凌去填補晶圓鑄造產能需求。2021年,英飛凌的收入達110億歐羅。德國科企領特(Lantig)專門生產寬頻和家用網絡科技用半導體。2015年,它被美國英特爾(Intel)收購。

以歐盟多邊平衡中美

根據《歐盟運作條約》(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第107條(3)節b款,因為微電子被介定為「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mportant Projects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歐盟只容許比利時、荷蘭、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動用國家補貼(state aids)去支持境內微電子工業。這條款給予德國10億歐羅資金去補貼國內微電子業。2021年12月,德國正式向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交通知,跨國微電子(包括半導體)合作也是「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可見歐盟透過國家補貼等國家主義政策去支持保護成員國的微電子業。

於是,有分析相信德國將得到額外45億歐羅的可用作國家補貼資金和另外150億歐羅的額外投資。看來德國也在尋求R&D和投資資金去增加自身半導體業的戰略自主性。

根據的歐盟五國個案,面對中美科技脫鈎,歐盟對中國仍會採取較溫和手段,歐洲企業才可得到中國市場的准入。歐洲工業仍依靠中國市場,特別是汽車業。2020年,每三架德國製造汽車中便有一架銷往中國。

與此同時,歐盟仍會加強貿易管制和投資審批措施去限制削弱中國資金和企業在歐洲單一市場的影響力。2021年9月,歐盟宣布「出口管制規則」(Export Control Regulation)。這工具對軍民兩用科技實施更嚴格管制,加強基礎供應鏈韌性和保障人權。

歐盟仍會歡迎美國英特爾等在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R&D、晶片鑄造和後端製造工程投資。基於歐盟半導體五國也是北約成員國的考慮,歐盟仍會回應美方要求去有限度和選擇性地向中國科技實施出口管制和限制措施,但目標是壯大自身的半導體工業,而非盲目跟隨美方要求。

非全跟美國圍堵策略

歐盟五個生產晶片國的個案告訴我們【表】,即使美國尋求與中國科技脫鈎和圍堵中國半導體業,達到歐洲半導體的科技獨立及戰略自主仍是她們的共識方針。歐盟已經擁有全球最高端光刻和晶圓鑄造科技、完整半導體供應鏈和稀土資源。比利時、荷蘭、法國、意大利和德國會聯合以歐盟多邊組織平衡中美。於歐洲內繼續補貼支持企業、維持供應鏈完整性、保持技術的世界主導地位和擴大半導體出口去增加整體收入,並非會完全跟隨美方經濟圍堵中國的策略。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