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2月20日

米哈 文化論政

2022年國際藝壇五件事及其啟示

2022年即將過去,回顧過去一年國際藝壇發生的大事件,既見到它們千絲萬縷的關係,又彷彿預見到這些事件的餘波,將會持續到未來好一陣子。在此,容許我從個人判斷出發,拋磚引玉,盤點過去一年國際藝壇的五件事,並藉此探究它們的啟示。

五件事件,帶來了五個關鍵詞,即政府資助、公平使用、NFT、環保、戰爭,而這五個關鍵詞也將成為未來一年的焦點。

排名不分先後:

政府資助:博物館失去大量政府資助

11月,英國政府宣布,他們將繼續前文化及體育大臣杜慧詩(Nadine Dorries)的提案,重新分配本身於倫敦各藝術機構及博物館的3200萬英鎊資助,並將之用於市區以外的藝術團體。此舉引來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一次收窄城鄉差異的文藝資助再分配,又有人認為這是一場對倫敦藝文機構的災難,更有人認為這是政府面臨巨大經濟壓力下,重新安排財政預算的幌子。

當藝術機構面臨來自各方面的財務困難之際,相關工作者亦有其不滿。舉例,早於2020年10月,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的工會成員,便要求與館方就工作保障、醫療保障、工資增長等議題進行談判,但談判一直處於僵局,最終在剛過去的9月,觸發一百五十名工會成員罷工。

在未來各地政府的財政預算壓力之下,我們可以估計此等館方與僱員的矛盾事件將會愈來愈多。

公平使用:「沃荷-戈德史密斯」訴訟

7月,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Bilbao)捲入了一場關於藝術挪用與剽竊的爭議。話說,他們展出了西班牙藝術家加拉.克諾爾(Gala Knörr)的一幅畫作,畫中是一名回眸的黑人牛仔。其後,網民發現這畫作跟黑人酷兒電影製作人戴戴 (Dayday)的一套短片《藍色》(Blue)中的片段極度相似,而克諾爾卻沒有指出畫面出處。

事件引起關注,最終克諾爾透過畫廊向戴戴道歉,而博物館、克諾爾、戴戴三方達成協議,在展出的畫作旁邊,聲明克諾爾畫作的靈感來源是戴戴的作品。事件尚算落幕,但不禁令人想到:當年,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一系列肖像作品有指出圖片來源嗎?

到了10月,安迪.沃荷基金會與著名肖像攝影師林恩.戈德史密斯(Lynn Goldsmith)的「公平使用」(fair use)案件,便在美國最高法院開審。事件源於沃荷挪用了戈德史密斯於1981 年受《新聞周刊》委託為歌手王子(Prince)拍攝的一張照片。

訴訟自 2016 年以來一直在醞釀至今,而判決將會影響到未來藝術家的創作與標示方式,也會在藝術史加上一個新註腳。

NFT:起起伏伏,還是一個「伏」?

2021年前夕,NFT成了藝術界,以至社會的熱話。交易者投入買賣,創作人充滿希望,而隨着加密貨幣的價值猛增,破紀錄的交易一單接一單,NFT交易量曾達到每天數千萬美元的峰值。然而,到了今年2月,蘇富比的一場大型晚間NFT拍賣以賣家撤回拍品而告終,彷彿響起了警號。

其後,NFT的勢頭轉向,同時有了加密貨幣的跌勢。知名NFT平台「OpenSea」便解僱了20%的員工。儘管有人堅持這是市場的正常升跌循環,但更多人對NFT的前景存疑。

話雖如此,有關NFT與區塊鏈的藝術作品與計劃還是持續發生中,不少創作人繼續推出NFT作品,而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亦成立了一家新的區塊鏈初創公司。有關NFT的未來,還是那一句老話:拭目以待。

環保:氣候關注者針對博物館藝術品

自5月份,羅浮宮的蒙娜麗莎被塗上蛋糕以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品先後遭到不同環保與氣候關注組織的襲擊,例如德國巴貝里尼博物館(Museum Barberini)的一幅莫奈畫作多了一份薯蓉,至於倫敦國家美術館的梵高畫作,則多了一沫番茄湯。

抗議者解釋,他們針對這些藝術品是基於這些著名作品的新聞,能夠引起大眾關注,以及它們都裝有保護玻璃。有關此事的是非曲直,我曾撰文討論,在此不再冗言。我們可以預見的是,環保與氣候議題會繼續成為藝術界不能迴避的問題,它不再是創作的主題,而是有關藝術生態與操作的問題,尤其是石油財富一直是支持不少博物館運作的穩定資金。

戰爭:俄烏戰爭的衝擊

戰爭除了導致人命傷亡,亦帶來了文化與藝術的破壞。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的文化遺產進行攻擊表示擔憂,這違反了兩國在二戰後簽署的國際行為準則。受災最嚴重的是烏克蘭沿海城市馬里烏波爾。

在此,不同的保育活動持續進行,例如基輔的烏克蘭國家藝術博物館的部分作品,便被運到境外,帶到西班牙的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Thyssen-Bornemisza National Museum)展出。

另外,隨着不少俄羅斯寡頭、政商巨頭、財團老闆受到外國制裁,大型拍賣行與藝術節的運作也受到影響,而在威尼斯雙年展上,俄羅斯館(Russian Pavilion)在整個展覽期間一直處於關閉狀態,彷彿成了俄羅斯在過去一年缺席國際藝壇的一個最具體的標示。

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