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26日

吉暝水 文化論政

你今日play咗未?

幾舊爛銅爛鐵砌埋,白紙上求其潑點顏色,「咁都叫藝術品?我都做到啦!」很多人可能都曾這樣說過,但又有幾多人真的坐言起行、落手試着做?話說,有個爸爸眼見兒子投入創作:一時用硬幣砌成幅畫,一時又將地圖剪剪貼貼做作品。做開維修的他,本着「你得,咁我都得」的精神,開始用廢置物料組合成雕塑,不經不覺愈做愈多,多到近來還開展覽。這是藝術家梁洛熙和爸爸梁錦華的真實故事。

梁爸爸的作品簡單直接而又不失趣味:用鎚造成鳥,以鐵鏟和螺絲組成鶴,還有砂輪機與士巴拿混種而成的巨蟻。他把硬綁綁的鐵器材料轉化各式鳥獸生命體,多少反映工場設於粉嶺鶴藪流水響、五金與自然共存的創作環境。你可以批評雕塑太具象,沒什麼新意,但不得不佩服他對物料的細微觀察──鐵鎚尾勾的部分與雀鳥尾巴有幾分相似,所以用來製作鳥的雕塑,想必是與工具長年朝夕相對才浸出來的想像。更何況,他回收廢料升級再造,配合環保的公益綱領;從事勞力工作的上一輩,受兒子啟發涉足創作,發展出「第二事業」的可能……要用藝術的言語去推廣還有很多角度,但偏偏在梁爸爸眼中,「做作品」不過是「玩玩具,過日辰」。

隨口一句,梁爸爸竟不經意呼應其中一套藝術理論「遊戲說」──藝術並非功利的追求,從事創作本身能使人快樂。人們通過創作消耗生活上的剩餘精力,從而獲得快感。藝術之於大人,類近孩童寓學習於娛樂的遊戲,是精力有餘往外發洩的活動。遊戲衝動愈是旺盛,意味着人的生活愈見閒暇。難怪,我們雖然都是從小「玩」大,但偏偏長大之後卻漸漸忙得忘記了「玩」其實也是一種本能需要。

「玩」不但有助釋放能量,甚至可以導人重新想像現實。英語中「玩」與「戲劇」同樣可以「play」一詞表達,也許更直接地披露出藝術和玩耍的淵源。那邊廂,為保安員發起「椅子運動」而廣為人識的藝術家程展緯加盟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真實劇場探索計劃」,合辦「身份是如何煉成的:職場劇場練習場」工作坊,邀請公眾通過劇場重新想像職場,進而把職場扭轉成自主生活的練習場。參加者來自各行各業,由前線勞工到後勤文員。除了藝文工作者之外,亦有專業人士,光譜甚廣。各人藝術實踐的經驗雖然不多,但於工作坊期間親身經歷投考保安證照、潛入藝術館開發新工種之後,最終在劇場搬演的「記者會」上都能提出多項改善職場的特別方案。有關注服務業員工精神健康的參加者建議引入「心情襟章」,期望前線勞工的情緒獲得體諒。笑中有淚的展演,幽默荒誕之餘,又不失發人深省的批判。職場既定的運作模式固然已有一套遊戲規則,引入劇場的想像力,鬆動刻板印象中的勞資權力關係,多少衝擊了現實似是牢不可破的無力感。

程展緯也承認,有些問題的確難以一時三刻處理,但起碼各種情況都有「被知道」的價值。藝術家可以充當中間人,先了解後傳達,並通過創作製造「試劑」,如顯影般將問題披露人前。聽着參加者的創見,看着梁爸爸的雕塑,我想藝術所顯影的不只問題,還有普羅大眾的潛能。像數月前,藝術中心舉行的「藝術有『匙』:開啟SEN孩子的感官宇宙」展覽,主辦單位把工作坊的材料包放到現場,任人試玩。畫筆和膠帶等等雖然都是日常到不行的物料,但觀眾可以在劃定的位置上隨意揮筆和剪貼。為期10日的展覽過後,白盒子變得七彩斑斕。滿場塗鴉,鋪天蓋地盡是訪客來過的痕跡。參與的熱情,表達的欲望,澎湃得震撼。

或許,大街小巷本來就臥虎藏龍,只是城內可以發揮的空間太少。不是說人人都要以藝術為業,但通過創作和分享,能讓大家獨一無二的個性可以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現實裏,社會規範日復日的操練,成年人都很習慣收起自己,回應他人的期望。慶幸尚可玩耍,讓我們稍稍逃逸,放開目光的包袱,大膽想像未來。遊戲人間,透過遊戲改變人間,始於足下可能就係:你今日play咗未?

藝評人

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