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26日

社評 社評

經濟瀕臨至暗時刻 扶正政策走出幽谷

中國今年首三季經濟走勢如一個V字,第二季跌入谷底,在穩增長措施密集出台後,第三季反彈,踏入末季,再次瀕臨至暗時刻,不久前公布的十月份數據,經濟動能比年初更弱。就在這時候,中國面對的地緣政治形勢迎來正面變化;一直拖經濟增長後腿的房地產信心危機及新冠疫情防控有所調整;總理李克強指示適時降準,鞏固經濟回升勢頭,人民銀行隨即在周五(二十五日)宣布降準四分一個百分點。若能善用這些措施營造有利環境,經濟可望喘穩並回到復甦路上。

十月份消費、投資及出口三頭馬車表現遠遜預期,深陷內憂外患。出口按美元計價逾兩年來首跌,反映歐美經濟放緩打擊需求;房地產開發、投資及銷售加速下滑,繼續全方位遏抑投資需求;疫情多點爆發,各地封控升級,消費再度收縮。這些傳統增長引擎,形勢甚為不妙。中央若能及時出手扶正,或會加快否極泰來,今次降準釋放五千億元人民幣流動性只是及時雨,還得配合實際作為,才會相得益彰。

中國對外關係近日最矚目的大事必定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的「習拜會」,就雙方關切的議題進行了坦誠及具建設性的交流,並清楚表達了不尋求衝突的意願。外長王毅形容這次會議是中美關係的新開始,並劃清了紅線。當雙方都明確不會踰越紅線,可大大降低擦槍走火的危險。地緣風險降溫,外商在內地投資減少顧慮,中央也能集中精神處理經濟難題。

如要經濟重新振作,必須移除壓在頭上的兩座大山。其中,化解房地產信心危機是提振投資的必由之路。人民銀行和銀保監聯合印發《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的十六條措施,並已全部落地,內銀與房企簽訂合作協議,短短幾日批出過萬億元人民幣授信。今次重點在「保交樓」,兼顧置業人士及地產商的貸款需要,緩減風險外溢,市場反映正面。唯有從保障置業人士的利益入手,才能重建信心,吸引新購買力,重啟投資周期。

第二座大山毫無疑問是疫情對消費的衝擊。新一波疫情多點爆發,從小區到整個城市,實施封控的不計其數。居民足不出戶,實體消費靜默,餐飲及零售首當其衝;還帶來次生損害,商店關門、企業停運、工廠停產,員工失去收入,對消費造成二次打擊。若要突破惡性循環,須減少封控對經濟的擾動。中央推出的優化防控工作二十條,沒有動搖清零方針,但強調提升精準度,循降低封控影響着手,可惜暫時未收到預期效果。

種種優化措施理論上可減少經濟被拖累,卻不會如食特效藥般即時見效,還有很多障礙要克服。目前內地疫情處於上升趨勢,即使防控力求精準,當陽性個案持續增加,意味短期內各地仍會不斷封控,消費難恢復,經濟續承壓。河北省石家莊早前一度放寬防控,其後情況惡化,又要再封區;很多城市亦一切從嚴,與優化的目標背道而馳。綜觀其他地方的經驗,目前內地的狀況似乎是一道必須跨越的坎,捱得過才會步向復常。

同樣,化解房地產信心危機以刺激投資,也不會一蹴而就。內房是條很長的產業鏈,末端是置業人士,往上是銀行、地產商、原材料供應商等等,還有頂層提供土地的各級政府。人行及銀保監的十六條措施,大原則是保項目準時交樓,而非保地產商。換言之,信心須逐層重建,待地產商有力投入新開發,新投資才會動起來。此外,政策強調房住不炒,且人口增長趨緩,房地產告別高增長年代,對投資的拉動恐不及往昔。

世界處於百年未見的大變局,中國正全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應對。美歐面對高通脹,漸步向衰退,意味外循環對新發展格局的促進被打折扣,更有必要鞏固內循環這基本盤。近日爆發疫情的鄭州富士康工業園區,據悉很多員工對防疫及薪酬不滿,演變成暴亂,要出動催淚彈鎮壓。今次突顯兩大問題:外需本已疲弱,這個蘋果手機製造基地出貨量可能再縮減三成,大大加重穩外貿壓力;員工對抗疫有怨氣,甚至出現逃亡潮,亦顯示社會氛圍繃緊。當內外挑戰紛陳,始終要靠投資做抓手,以龐大內需做後盾,助經濟走出幽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