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9日
立法會就行政長官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的致謝議案辯論曲終人散,結果毫無意外順利通過。今次表決並沒有採用記名方式,換言之,日後便無法得悉各議員的取態。有立法會議員向筆者坦言,是次以不記名方式表決,可能只為避免出現令人尷尬的情況。
這次致謝動議,一如前任特首林鄭月娥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的致謝議案,並沒有任何修正案。昔日議員通常會就致謝議案提出林林總總的修正案,藉此表達各式各樣的訴求,如今修正案不再,他們僅選擇透過發言來獻計及爭取政治分數。
當中值得一提的發言,要數漁農界議員民建聯何俊賢。他在首日辯論上表明:「唔好以為我哋(議員)投贊成票,就代表你哋(政府)工作好好。」回顧近年的致謝議案表決結果,自2017年林鄭擔任行政長官後,她首份《施政報告》打破之前9年致謝議案遭否決的命運,得到立法會通過,翌年她再下一城,而兩次致謝議案以記名方式表決通過時,都有10多20名民主派議員投反對票。之後2019年和2020年,因反修例事件及新冠疫情而未有辯論。去年恢復辯論時,大部分民主派議員已辭任,但議案仍在記名表決下通過,外界從紀錄得知,只得兩名議員反對。到今年初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立法會致謝議案又變成不記名表決。
來到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屆立法會,不記名表決方式成為主流。有議員向筆者描述,現時不同板塊的議員會事先徵詢是否有人希望記名表決,若沒有人提異議,就採用不記名方式。今次致謝議案表決前,無議員私下有特殊要求,於是就以不記名方式進行。
過往民主派議員冀藉記名表決,留下建制派議員投票立場的紀錄。今次不記名,有議員與筆者分析,雖然各大板塊未有言明,但估計同樣是不想記下名字,準確一點是不想留存「零票反對」的紀錄。這位議員續說,在周五表決致謝議案的場面,要求贊成的議員舉手時,絕大部分都舉了手,當要求反對的議員舉手時,卻未見有任何動靜。可想而知,若然記名表決,很大可能在反對票一欄會是零,難免令人尷尬。
致謝議案本無任何方向,旨在讓議員就《施政報告》各抒己見,通過與否實際意義不大。反而,零反對票則讓人覺得有點古怪,也許這才是癥結所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創造條件──2022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 |
上一篇: | 英辣招補財政缺口 須防墮進衰退黑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