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1日

劉健宇

參考國內外搶人才經驗3建議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可見「自主培養人才」與「吸引國際人才」兩者同樣有益於國家「人才強國」戰略。近日,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事前已放風將成立「搶人才辦公室」。參考深圳及新加坡兩地的人才政策,香港亦須早日完善人才計劃,並在香港塑造國際友好的生活環境。

以獵頭公司代替政府游說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人才措施,高層次領導包括成立由財政司司長帶領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專責向內地和海外的重點企業提供特別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務;及由政務司司長領導成立「人才服務窗口」,專責制定並統籌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以及向來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此外,現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的駐內地辦事處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將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目標企業和人才,積極游說他們來港發展。

以政府的公務員思維,應對商業世界變幻莫測的人才爭奪,似乎有先天不足。與其依靠公務員的習性爭奪人才,不如由政府委託獵頭公司,將香港缺乏的崗位,轉為招聘海外港人的邀約。不少獵頭公司會通過專業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搜索潛在人才的履歷,再進行配對。獵頭公司一方面熟悉招聘市場的運作,也對僱傭雙方的特性比較理解,在爭取佣金的推動力下,相信比公務員追趕績效指標更具雄心;屆時政府更可考慮為每宗做滿一年的僱傭合約,向獵頭公司發放獎金。

《施政報告》亦提出完善幾項入境處負責的專才計劃,包括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以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的限制。施政報告亦提出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以羅致高端人才來港發展。這次《施政報告》主要是在現有機制及計劃下「拆牆鬆綁」,相信對一些有意來香港發展的人才有一定吸引力,但其他國際城市也有相類似的吸引人才政策,香港更須參考各地經驗,提升競爭力。

國際化生活環境是留才關鍵

對於國際人才而言,香港的國際化程度非常影響他們前來工作的意願。除了香港的英語使用環境外,對多元文化、特定生活習慣和取向的包容,也有關鍵作用。2022年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宣布將「男男性行為」非刑事化,此舉廣受國際人才歡迎。香港雖然早於十多年前完成「非刑事化」,但近年社會的「恐同」,以至反「LGBTQ+」的呼聲有所增加,對國際人才的駐留有頗大影響。

此外,愈來愈多成年煙民轉用電子煙、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統計指全球約有逾1000萬煙民已轉用另類吸煙產品,且有上升趨勢。

然而,上屆政府卻一反國際主流做法,推行全禁。有關法例禁止了本地買賣、入口、轉口和研發。目前有近八十個國家政府合法規管相關產品。在外國人眼中,香港全禁不啻跟新加坡當年禁食香口膠一樣「令人費解」。有關法例亦禁止了有關產品在本地研發,令香港損失有關產品的研發資金和技術人才。

反觀一河之隔的內地,就將另類吸煙產品納入規管。未來香港與大灣區城市很多機會互聯互通,人才流動。特區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多考慮與內地融合,尤其是與民生日常有關。香港實應參考國家煙草專賣局早前發布的《電子煙管理辦法》,修訂現有法例,在保障未成年人遠離另類吸煙產品的同時,讓本地吸煙人士及國際人才有合法渠道,選擇風險較低的煙草產品。

除了國際化生活環境外,一些地方亦推出了搶人才措施,與香港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相互競爭。

新加坡及深圳也大力搶人才

新加坡人力部(Ministry of Manpower)將於2023年1月推出「海外網絡與專業簽證」(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 ONEPass),從現時公布的資料顯示,申請人過去一年固定月薪必須達約16.5萬港元或以上,或是由新加坡未來僱主保證申請人未來固定月薪達到相應水平。此外,該簽證有效期長達5年,新加坡的政策對於人才的要求稍為寬鬆。

2020年10月,國務院公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賦予深圳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權限、支持深圳探索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為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員辦理「R字簽證」(人才簽證)和提供出入境便利。《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的人才可以辦理最長10年有效、多次往返且單次停留達180天、免辦理費用以及配偶子女享受申報對應類別簽證便利。

最後,從近年的國際發展中,大致可推測最有可能來港工作的國際人才。首先是在海外或香港留學的「港漂」,他們大多是內地的優秀人才,這些人才的留港對香港的競爭力大有幫助。而由於西方國家對華裔人才愈來愈不友好的環境,當中有源於對中國崛起的恐懼與投射,這些人才可能是在西方土生土長,或是在西方生活多年,他們不一定適應中國內地的政治制度,但較容易生活於相對接近西方的香港。這些人才也應是香港政府重點關注。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