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0月29日

周伯展

宏圖大計 錢從何來?

新一屆政府近日發表了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作為醫生,筆者特別關注醫療方面的各項規劃。總體來說,看到《施政報告》中的誠意,但仍然想提出幾點意見。

醫療政策 諫言獻策

目前政府醫務工作的首要任務仍是嚴控疫情,除了在「外防輸入」上政府可考慮繼續放寬入境隔離政策,「內防擴散」則應加強提高疫苗接種率。以新加坡為例,11歲或以上人士已有九成以上接種率,反觀香港80歲或以上長者接種率不足一半,令人擔憂。其次是推動及完善大勢所趨的遠程醫療,例如用法律條文明確醫療責任及安全歸屬等。

第三便是筆者反覆強調的公私營醫療合作,尤其需要增加新症輪候重災區的眼科、骨科、精神科的公私營合作。第四與第三點密切相關,公私營合作固然是紓緩公私營醫療服務失衡的有效措施,但根本來說應積極檢討公營醫療體系,從而應對人口老化及公共衞生的需要,新建醫院、增加床位刻不容緩。

筆者還想強調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性。基層醫療做得好,市民健康水平普遍上升,自然不需要過多的專科或複雜的治療。所以我建議政府在這方面投放更多資源,減輕專科及醫院服務的負擔。對補充西醫人手嚴重不足,筆者則建議提升中醫服務,打通中西醫護士專業資格,在西醫護士課程中加入適當的中醫護士課程,並且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來補充人手等等。最後、最根本的仍是增加醫護培訓學額,吸引有志之士加入醫療團隊,令醫療專業人員供應更加穩定。

不過以上種種皆有前提:政府財政是否可以支持?《施政報告》對各項建議的財務支出和規劃欠奉,可能需要對市民做出更多解釋,以示問責並釋除疑慮。例如在醫療方面,目前醫管局年花費約900億元,基層醫療所佔比例不到兩成。若是增加基層醫療覆蓋範圍,達到分擔30%醫療需求水平,則需增加20%至30%的資源投放,即180億至200億元。此外,《施政報告》還提出增加4500個病床和約80個手術室。這裏不單硬件需要資金,醫生、護士以及其他輔助人員的培訓均需要投入資源,資金從何而來?財務預算如何分配?

財政考驗 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的驚人開支便是「三條主要幹道及三條策略鐵路」的基建工程。本港基建的投資回報主要依靠出售周邊土地,若是鐵路、公路建設支出龐大,又或者不能同時開發周邊有投資價值的土地,即使具有交通價值,也難以避免要作出龐大補貼。與港珠澳大橋類似,政府規劃中的深圳灣鐵路可能也面臨這個問題,龐大的財務支出必須有事先的評估,而且需要有具體的經濟效益作為支撐。

港英政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宣布「玫瑰園計劃」,同時宣布要動用財政儲備約1600億元。時任港澳辦副主任魯平嚴肅批評該計劃令香港儲備「只剩下一個零頭」。

現在筆者也有類似擔心,本港財政儲備是否足夠並且持續支持如此大規模的基建,以及其他非基建性開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期提及本港財政儲備目前約8000億元,估計本年度財政赤字1000億元,同時從零星的政府官員講話或新聞中可窺見一二,過去兩年防疫抗疫的花費達數千億元,但具體檢測、疫苗費用還沒有公布。

與此同時,金融風暴風雨欲來,美國不停加息,港元被拋售,如果香港要維持聯繫滙率,如何可以頂住?《施政報告》規劃很多宏圖大計,但是在財務開支問題上則沒有交代,令市民心生疑惑。在現時經濟環境下,能否賣出多些地?還是需要加稅?所以建議政府在此方面多做一點解釋,釋除市民和國際金融市場的疑慮。

香江智滙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