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27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對新聞的投資影響對新聞的信任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上星期剛公布最新的《新聞信任調查》報告──研究以對應人口比例方式,找來兩個發達國家(英國和美國)和兩個發展中國家(印度及巴西),各約二千位人士進行訪問。至於研究重點,乃受眾對從社交網絡平台接收新聞的看法,而為了接觸更廣泛的社會階層,美國的問卷也提供西班牙語譯本,巴西的問卷則提供葡萄牙語譯本,印度的問卷更譯成十種不同方言。

學者認為,今年調查結果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所有國家的受訪者,不論是從社交網絡、搜尋器,還是通訊軟件去接收新聞,他們對這些內容之真確性和信任度,雖然全部較諸由傳媒機構所接受的資訊為低,可是即使明知可能被誤導,受眾對於網絡平台仍然抱持十分正面之印象,以至對科技企業的負面觀感亦相對很低,卻反過來對於新聞傳媒的感覺愈來愈負面──其中一種解讀,是大部分人根本不太介意被網絡平台誤導,並且認定傳媒機構才是始作俑者、罪魁禍首。

專家相信,調查結果反映全球受眾日趨不注重於網絡平台接收到的新聞內容:從需求層面出發,用戶登入社交網絡平台的目的,早已變得跟新聞無關,受訪者指出他們主要是透過社交網絡聯繫跟自己日常生活有關的人,要不然就是尋求娛樂及打發時間。他們不介意過程中偶然看到一些新聞資訊,但同時也不在意其內容之真偽及是否具誤導性。

由此亦連繫到供應層面:既然社交網絡用戶不看重新聞內容,而網絡平台又不像使用大氣電波的持牌機構般,有播放新聞內容的法定要求,故此在商言商,網絡平台背後的科技企業自是對廣傳時事新聞內容,根本不存在什麼誘因,遑論責任──當投資到新聞內容的資金持續減少,其吸引程度和可信性便必然降低,於是受眾變得更不在意網絡新聞質素,而願意「投資」看新聞之時間也會對應地降低,導致網絡平台進一步減少投資,形成惡性循環。

與上述相關之另一重點,是調查發現愈來愈多對政治有興趣的人,愈來愈不想在社交網絡討論政策與政治:四個進行調查的國家當中,大概兩成到三成對於政治感興趣者,表示網絡的爭拗形式,令他們決定不再在社交平台提及任何時事新聞和政治相關內容。此外,不論是從傳媒機構還是網絡平台接收新聞,受眾對政治新聞之信任度也較其他類型的新聞為低。

值得留意的是受訪者對新聞機構之負面印象,亦主要基於社交網絡所看到的新聞內容:四個國家皆有約一半受訪者認為,記者或傳媒人企圖操控受眾,新聞報道大多數是為權貴服務,又或是記者單純想爭取注意力和流量,多於報道事實。眾多就新聞內容的批評聲音中,誤導訊息和網絡騷擾被評為新聞傳媒製造的最嚴重問題。而且受訪者即使對網絡平台持有正面觀感,但認為相關之科技巨擘也應該積極聯手處理這些批評,更加必須正視不當使用私隱資料所造成的傷害。

最後,在眾多網絡平台中,受訪者對谷歌和YouTube的正面觀感及其內容信任度相對最高。另外,印度及巴西的受眾也相當信任從WhatsApp接收的訊息內容──某程度上反映這兩個國家的人民,比較信任自身朋友圈所分享之資訊,甚至較新聞媒體更加高。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