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16日

社評 社評

新冠死亡率下降 審時度勢該鬆綁

第五波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究竟算高還是算低?這一問題近日掀起爭論。醫學界專家認為,本地新冠「粗病死率」已大幅下降至與流感的平均死亡率相若,可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反駁,將新冠與流感死亡率比較是犯了嚴重選擇性偏誤,誤導市民輕視疫情。

根據醫院管理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的講法,由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起計算,第五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 BA.2.2病毒株引起,截至本月四日為止,「粗病死率」為百分之零點六,死亡率是流感的六倍;然而,衞生防護中心沒有把年初第五波疫情與今年五月後的現時疫情分開計算。梁栢賢指出,如果以五月起計,新冠感染數字約為三十六萬人,死亡數字為三百五十六人,「粗死亡率」已下降至不足百分之零點一,與流感死亡率相若。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亦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出,本港各年齡層及新冠患者的整體死亡率相較年初均大跌八成,若由五月至九月七日計算,整體新冠個案死亡率跟本地疫情前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九年季節性流感個案死亡率相若,他呼籲特區政府因時制宜調整防疫策略。

盧寵茂對此不以為然,他在網誌指出,新冠疫情開始至今,超過九千五百人死亡,平均死亡率大約百分之零點六是「鐵一般的事實」,用以與歷年季節性流感平均死亡率百分之零點一作比較是最恰當。盧局長聲言,除了死亡率,很多事實與指標都說明新冠疫情並非如流感一樣輕微,例如新冠病毒傳播力較強,感染人數多,病毒變異快,而免疫逃逸能力強,基本上是「全年無休」,不似季節性流感高峰期一般每年一度在冬季出現。

專家與高官意見分歧互相過招,缺乏醫學訓練的平民百姓只好作壁上觀。儘管如此,單以常識判斷,也許不少人覺得既然死亡率下降,也就等於疫情趨緩,放寬限制措施不是過分奢求。更何況,世界衞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亦聲稱,戰勝新冠疫情的終點已出現在眼前,原因正正是全球報告的死亡病例數字已降至二〇二〇年三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新冠死亡率下降,相信是不少外國政府決定為邊境管制鬆綁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以新近的日本為例,該國本已陸續放寬入境限制,如今進一步打算最快在十月取消每天入境人數上限、解除自由行禁令及恢復免簽證待遇。其他例子不勝枚舉,撤限的核心理據是新冠重症率和死亡率拾級而下,哪怕每日確診數字仍以萬計。

香港依舊對外對內不通關,負面影響路人皆見,就是經濟疲弱導致百業蕭條,市民生計朝不保夕,結業潮一浪接一浪。行政會議成員兼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過去兩年多的入境限制對本港經濟和社會帶來極大傷害。本身是香港總商會理事的林健鋒引用該會近月調查指出,近三分一大型企業有計劃或已經把部分業務撤離香港,他說:「我們的金融中心地位已經岌岌可危。」

入境措施從強制入住檢疫酒店七天稍稍放寬至「三加四」(酒店檢疫三天、家居醫學監察四天),訪港旅客有所增加,奈何於事無補。酒店業主聯會經理陳媛妍透露,近期檢疫酒店入住率僅一半,部分酒店已計劃退出。入境事務處數據顯示,實施「三加四」前一周約三萬五千人經機場入境,實施後首周人數略升至約四萬一千人,但目前卻回落至約三萬八千人。「三加四」措施對於旅客毫無吸引力,反而令生意減半(入住七天變三天)的酒店打退堂鼓。

深圳居民透過「來港易」機制入境,即使沒有接種疫苗,來港後仍可取得「臨時疫苗通行證」及「藍碼」,可以自由出入各場所及堂食,行政長官李家超解釋是因為「內地風險低」。按照此邏輯,內地暫時不允許來自「高風險」的港人入境,本港則放行無打針的「低風險」內地人到港,那何不索性把門口拉闊向外敞開,並繼續同步與「低風險」的內地商討通關。

無論疫情是否如譚德塞所形容「終點在望」,抑或如個別醫療專家像分析股市般指疫情已見頂,新冠平均死亡率百分之零點六也許不算低,但幾個月來漸見下降卻又是事實,港府最佳的因應辦法是審時度勢,推出合時宜的措施,譬如「三加四」改為「零加七」,同時加強鼓勵打疫苗,若再無章無法地故步自封,只會累及香港經濟持續萎縮。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