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2日
新政府七一上場後銳意「講好香港故事」,各司局長辦公室積極招聘社交媒體巧手提升網絡戰技能,結果令不同社交平台成為當局大外宣主要戰場。不過,筆者聽聞近日有一位局長的破格舉動惹來不少添馬中人微言,認為他的做法有點「過龍」。
上屆政府在2019年反修例風波後期,察覺到網絡戰屢屢處下風,於是投放大量資源籌組「網軍」,「添馬台」等官方Facebook(fb)專頁正是當年產物。今屆政府似乎希望官員們進一步搶佔網絡輿論陣地,例如早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不理中方反對訪問台灣,特區政府近乎全體問責官員利用社交網頁發文抨擊,隊形十足。
官員所使用的社交媒體仍以fb為主;個別高官則同時開設微博和Instagram(IG)賬戶。近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更有新猷,連小紅書也有賬號。小紅書以分享圖片和影音為主,被網民形容為「中國版IG」。
筆者最近收到風聲,有政府中人埋怨連特首李家超都未進駐小紅書之際,鄧炳強已急不及待搶頭啖湯開闢這個新戰場,認為保安局未有「跟足隊形」,此舉為其他司局長的網絡團隊帶來無形壓力。甚至有政府人員質疑,鄧炳強不停招兵買馬擴大編制,可能想為5年後再上一層樓做好準備。然而,亦有添馬中人為鄧局長解說,指他大舉進軍小紅書,目的是希望接觸更多不同階層網民,而且愈來愈多香港人使用小紅書,他趕上潮流無可厚非。
網絡戰從來是雙刃劍,可在短時間博取大量網民歡心,亦可極速遭受網民狂轟及唾棄。官員為應付fb和IG兩條戰線的本地網民已不容易,若同一時間面向內地數以億計的網民,網編團隊勢必加倍吃力。須知道為原本上載fb和IG的帖文重新轉換成適合國情的網絡語言頗為費時費力,如果以同一套手法出post,很難令內地及香港網民齊齊讚好,一不留神或會重蹈早前特首李家超微博遭內地網民洗版、投訴打鼓嶺堆填區異味的覆轍。
事實上,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員或政客皆在拓闊網絡宣傳渠道,推銷政策或建立個人形象,但港府官員必須謹記社交媒體有非常可怕的「回音室效應」,倘若沉溺在來自四方八面的簇擁讚好,隨時令施政方針出現偏差,一旦被網民牽着走,是很危險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爭取與國際全面通關的理由(下) |
上一篇: | 烏軍反攻頻報捷 北韓算盤難打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