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5日

社評 社評

意見分歧沒相干 對立統一尋出路

特區政府如何帶領市民防疫,不但是公共衞生的課題,且直接影響經濟和民生,防疫措施孰張孰弛,牽一髮而動全身。現時愈來愈多外國政府採取寬鬆態度應對新冠疫情,出入境限制基本上已撤銷,所以香港在鮮明對比的情況下,壓力是怎樣跟國際社會重新接軌。目前看來,特區政府只有盡快通關的意願,但具體操作方法尚未有一致共識。

根據外國通訊社彭博上周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傾向在十一月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和國際七人欖球賽之前,取消入境人士酒店隔離措施,以顯示香港已恢復正常運作。彭博又引述消息人士稱,政府內部意見分歧,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傾向收緊措施以遏制疫情,推動與內地口岸重新開放。

盧寵茂昨天特為此撰文反駁,指該報道令他聯想到以清代乾隆時期妃嬪勾心鬥角為主題的劇集《延禧攻略》,暗示報道失實:「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其事,並不重要,反正就是電視劇劇本,觀眾喜歡看而成為熱播,又或能達到編劇的目的,便是成功了。」盧寵茂批評報道引致讀者誤以為特區政府在抗疫上內部分裂及有矛盾,自己作為其中一名抗疫主要問責官員,必須予以澄清,他形容與內地及國際通關如同兼顧家庭及事業,並不是「零和遊戲」。

政府內部究竟有沒有矛盾?按照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劉宇隆教授的觀點,專家之間出現分歧屬正常,最重要是對外發布政策一致。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的講法是,港府對於十一月取消酒店隔離措施暫未有定案,疫情受控下定會盡量放寬防疫措施;又表示理解老百姓的生活,也明白公司做生意須與外國接軌。

平心而論,意見分歧沒有什麼大不了,優秀的領袖就該廣開言路、胸納百川,糅合各家各派的不同見解,最終取長補短,決定一套公眾利益至上的方案,當下的集體目標無疑是在疫境之中尋找出路。唯物辯證法有對立統一規律,矛盾雙方亦有趨同的可能。

不難理解,港府的確希望盡量放寬防疫措施,盡快讓社會復常,問題是缺乏落實時間表,畢竟香港確診個案維持在日增萬宗以上,第五波新冠疫情糾纏不休,且仍處上升之勢。眼下關於香港與內地出入境比較具體的建議是「逆向隔離」,意即港人赴內地前先在香港完成隔離,以符合內地「七加三」(七天酒店隔離檢疫加三天居家健康監測)的規定,構思是預留邊境河套區方艙醫院改為「在港驛站」,完成隔離後持陰性證明可以閉環方式經皇崗口岸進入深圳。此折衷辦法可否成事,很大程度上端賴香港和深圳皆把疫情遏下來。

陳國基接受電視台訪問時坦言,「逆向隔離」暫未有落實時間,但相信在港隔離的費用會較便宜,讓有需要的市民多一個選擇,並且期望北上的配額可利用這個方法得以擴大。他透露正與深圳市領導討論政策,落實前須經中央審批。

在未來幾個月,香港與內地免檢疫通關之機會微乎其微,唯有退而求其次,「逆向隔離」一方面能夠增添北上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有望顯著擴大配額,現行的每日名額二千個肯定遠遠滿足不了龐大需求。內地控制入境配額一旦擴大,如果不妨礙「外防輸入」政策,接下來的合理期望就是進一步開方便之門,更有底氣踏上復常之路。

香港預定在十一月舉行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和國際七人欖球賽,屆時能否實現免除入境人士酒店隔離措施?這問題必然又要經過對立統一的思辯,主觀意願不得不建基於客觀環境,要看科學數據和疫情發展。

行政會議成員、食物及衞生局前局長高永文指出,社會現時有兩派聲音,其中一派重視社會回復正常運作,認為只要市民確診後提升整體免疫水平,加上疫苗接種率高,就能如部分西方國家一般逐步復常,但他質疑西方的「躺平」模式有不少死亡個案,從而付出代價。高永文強調現時不適合取消防疫措施,不能放任疫情爆發。

兩派聲音怎樣梳理為一個政策,正正是特區政府高層展現領袖風範的挑戰。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