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1日

丁望 思維漫步

北極圈也瘋狂 疊加三戰風浪

荒涼、冰天雪地的古戰場,給人陰森的場景,恰如杜甫(712-770)詩云:「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對雪)。

當今的北極圈、北冰洋,不只是冰層厚、冷風狂,還因軍事大國爭霸可能觸發三戰,衍生核武戰爭的風險。

烽火燃不息 征戰無已時

古代征戰頻仍,戰場殘暴景象難消。

李白(701-762)的〈戰城南〉謂,「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古之匈奴,把入侵和搶掠當耕田,戰場只見白骨和黃沙。

今日俄羅斯,有侵略之狂(2008年格魯吉亞事件、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2022年入侵烏克蘭)。烏克蘭一役,雙方傷亡慘重,上千萬烏克蘭人家園被毀、流離失所。

近期北極圈戰雲密布,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NATO)的秘書長斯托爾騰貝格(Jens Stoltenberg),8月28日接受德國媒體訪問(下稱828談話),稱俄羅斯在北極圈「有遠大計劃」,「相關舉措可能進一步激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德國之聲2022.8.29)。

二戰後77年(1945-2022)的和平時期,似已結束。隨着而來的,可能是三戰邊緣時期或三戰時期。

北極圈8國 兩陣營較量

北極圈泛指北極地帶、北冰洋沿岸的8個國家:北歐的芬蘭、挪威、瑞典、丹麥和冰島,北美的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州),橫跨歐亞的俄羅斯。

挪威、丹麥、冰島和美、加是北約成員,芬蘭和瑞典正申請加入北約。俄為上海合作組織(上合,SCO)成員。

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於4月發表〈2021全球軍費開支趨勢〉(Trends in World Military Expenditure, 2021),列出40個軍費開支大的國家排位。在此排位中,上述8國的美、俄、加,分別排1位、5位、13位,2021年軍費開支(億美元)為8010,659,264;北歐的挪威、瑞典、芬蘭,分別列30,32,37位;丹麥和冰島未列40位之內。

8國中,俄是威權體制(又稱後極權體制),非完全市場經濟體系,人均GDP(IMF,2021)約1.2萬美元,靠近全球平均數,仍為發展中國家。

其餘7國為自由民主政體、完全市場經濟體系,經濟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5萬美元(多在6至8萬間)。

破冰船開道 軍事大擴張

繼俄侵烏和台海局勢緊張之後,北極風雲成為新聚焦點。

北極風雲涉及的軍事訊息,本欄概括為5個關鍵詞:北極會議,北極暖化,北極基地(俄),北極絲路(中),北極大使(美)。

北極會議,又稱格陵蘭北極圈論壇,由北約主導,於8月27日至29日舉行,地點在丹麥屬地格陵蘭島首府努克(Nuuk),俄未獲邀參加。會議內容是氣候暖化的地緣戰略變化,俄在北極軍事擴張造成的風險,芬蘭和瑞典申請加入北約等。

北極暖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部分,衍生的自然生態和地緣政治變化甚大。

本欄的伸延解讀是:北冰洋的冰山融化加快,冰川融化與破冰船的介入,使北極圈有了更多、較深的航道,獲航運之便。借用中華歷史典籍《易經.繫辭》語,就是:「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其利,一是發展航運,找礦尋油(石油),利用北極自然資源生財;二是設立軍事基地、科學探測中心,以配合軍事擴張。

北極基地,指俄羅斯「復活」蘇聯時代的軍事基地,建立新的北極司令部,增加尖端軍事設施,包括828談話提到的高超音速導彈基地、海軍深水港。7月底,普京簽署俄羅斯海軍的戰略指導文件,增強海軍的北極實力,推進北極圈的軍事化。

北極絲路,又稱極地絲路,是指中方即紅中(紅色中國)參與開發北極海洋經濟的構想。受俄羅斯歐亞大陸阻隔,紅中遠離北極圈、北冰洋,但這幾年與北極圈「認親」比誰都快,稱是北極的「近鄰」(或說「靠近北極」)。

828談話提到全球暖化,或有利於北極圈的航道開通,紅中對北極圈的「興趣很濃」,「將建造全球最大的破冰船隊,為其工業經濟所需的礦產開闢新航線」,進而發展出一條「極地絲綢之路」。

北極大使,是指美國設立的新職務。這個無任所大使,負責與北極圈國家的外交協調、原住民關係的處置,增進美國夥伴的合作。

俄侵烏教訓 增防衞實力

俄侵烏戰爭的爆發,令西方國家增強憂患意識,如何加強防俄的軍事部署成為反侵的核心話題。

北極會議前,北約秘書長於8月下旬訪問加拿大,考察亞伯達省冷湖市的加拿大空軍基地,並與杜魯多總理交換意見。杜魯多表示,要加快更替老舊戰機,改善北美航空太空防衞司令部預警的雷達設施。其中包括「可覆蓋從美加邊境到北極圈的北極超視距雷達預警系統」。北美航太司令部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北美防空司令部,是美加的共同軍事機構,負責應對蘇聯的防空。

俄侵烏戰爭,打破了以規則為準繩的國際和平秩序,俄羅斯完全失信的行為,是西方和富裕小國(如新加坡)擴軍自救的一大因素。

西方和富裕小國尊重行之已久的規則,不容許強凌弱、大欺小行為。不尊重聯合國憲章,不遵守規則,勢必造成失序的混亂或嚴重災難(人禍),也必然有各國加強軍備的「自力救濟」。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提到烏克蘭戰爭的「教訓」,「當條約和外交失敗時,我們絕不能依賴他人保護……一個強大且隨時待命的武裝部隊是我們對入侵者最佳的威懾」(2月28日)。這正是表達「自我救濟」的意志。

俄侵烏造成的戰爭災難,也使北極圈反侵國家之間較易凝聚抵抗侵略的共識,防範性的擴軍、備戰也便成了常態。各國競相擴軍,增加了三戰或核戰的風險。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