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13日

謝偉銓 銓研傳言

吸引人才要積極 本地培訓更迫切

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三到立法會出席上任後首場答問大會,筆者原先想過就土地房屋政策提問,但由於李特首已在開場發言中主動談及有關問題,包括就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及加快公營房屋興建分別成立兩個專責小組,筆者於是改為詢問另一個同樣重要、迫切,並且特區政府一直未有認真處理好的問題,就是香港的人才、人口政策。

近年本港不少行業和專業,包括筆者代表的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業界,均面對日益嚴重的人才流失和人手不足問題。有關問題的成因眾多,包括本地兩年多的反覆疫情及嚴格的入境檢疫規定,令到部分海外及內地專才選擇離開香港或暫時不願意來港。

移民亦是原因之一。入境處數字顯示,今年頭3個月香港錄得逾14萬的人口淨流出。而根據同期的提早提取強積金及「良民證」申請數字,估計當中有約三分一至四分一人是有意永久離港。當然,過往經驗顯示最後有不少人會因為經濟理由或適應等各種問題而回流,但短期內還是會對香港的人才及人力供應造成影響。

其實早於疫情爆發及所謂的「移民潮」出現之前,香港已面對人口減少和勞動力不足的危機。本欄在2019年3月、即3年多之前亦曾談及有關問題,當時仍未有疫情,也未爆發「黑暴」,筆者已警告隨着本地人口不斷老化、生育率屢創新低,還有經單程證計劃來港的內地居民、尤其是年輕一族持續減少,香港將會出現愈趨嚴峻的人才及人力短缺。

結果3年多過來,有關問題急速惡化,卻看不到特區政府採取了什麼適時、積極和有效措施應對這個重要課題。缺乏足夠、優質的人才和勞動力,又怎能做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提出的「增強發展動能」呢?當香港建造業界在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及基層工友三方面都出現短缺、老化,又怎能做到李特首倡議的「提速、提效、提量」覓地建屋呢?

李特首表示,會從檢視入境限制、增加發展機遇,以及加強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致力吸引和留住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與人才。這些工作政府固然要加強,但筆者向來認為,過度寄望、依賴外來的企業和人才,並非長遠和健康的辦法,特別是在現時及可見將來,貿易保護主義與地緣政治風險大增的國際環境之下。此外,對於一些不認同「一國兩制」、不珍惜法治和社會穩定的本地或海外人士的離去,對各方都可能並非壞事,但對本港的人才及人力問題不能沒有計劃、視而不見。

配合市場增加學額

筆者認為最直接、有最大主導能力、受外在因素影響最低的,還是要大力加強本地培訓,尤其對於專業、技術界別。當上屆政府先後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及「北部都會區」等大型發展計劃,當立法會的攬炒拉布行為絕跡、各類工程及顧問項目可以較有效地進行審批,筆者已預示業界將會出現「人才荒」,要求當局增加本地大學的建測規園界課程和學額。

然而,相關工務部門將問題推給教育局,教育局再推予教資會,教資會則推說這是「大學自主」範圍,實在令人氣結。試想經費主要來自納稅人公帑的資助大學,要求它們配合市場需求與政府政策,適時、適度地增加培訓學額,也算是「干預」大學自主嗎?香港現時面對極其嚴重的醫護人手不足,直接削弱抵禦新冠疫情及防止患者死亡的能力,正正是政府在過去二十多年來長期不敢作為、不作所謂的「干預」而產生的惡果!

近年政府大幅增加多間本地大學的經常性資助與硬件建設撥款,同時指明對方須增加多少個醫護人員培訓學額,獲得社會各界廣泛支持,為何就不可以對與發展、建設相關的專業及技術人員培訓,作出相同的要求呢?筆者與業界會繼續跟進,爭取有關合理訴求,希望新政府、新特首會作出更積極的回應。

立法會(建測規園界)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