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20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對新聞信任程度由升轉跌

一年一度由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中心製作的《數碼新聞報告》於上周發表。今次第十一次全球調查,橫跨六大洲的四十六個地方,加入極為關鍵的印度、印尼和尼日利亞市場,以及其他亞洲和南美洲國家和地區。

令傳媒業界最憂心的一點,是在新冠疫情逐步穩定的過去一年,全球受眾信任新聞的程度由升轉跌,有近半接受調查的國家和地區發現這個現象。平均而言,只有42%的受訪者表示「大部分時間相信大部分自己所接收的新聞」,當中以芬蘭人對新聞傳媒的整體信任度最高(69%),而美國人的信任度則最低(26%)。儘管如此,港人對傳媒的整體信任分數卻升到41%,跟2020年的30%有顯著分別,但和 2017年的42%比較則差不多。

對新聞傳媒有多不信任,也間接反映於大部分受訪者竟連個人電郵地址也不肯向自己閱讀的新聞平台提供──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相信,傳媒機構的網站會負責任地處理瀏覽者之私隱,這數字跟近期市場調查消費者對Amazon的信任度之水平差不多。留意最不信任新聞網站處理個人資料的市場,同樣是美國(18%),其次是對保護網絡私隱執法尤其嚴厲的法國(19%)。

固然對業界更大的挑戰,是網絡及社交媒體的新聞使用或消費量(news consumption),並不足以抵消電子和印刷媒體所流失的受眾。雖然澳洲、德國和瑞典在付費訂閱新聞的比例方面有輕微升幅,但勢頭已過並趨緩和:在二十個有一定數量願意付費看新聞的訂戶之市場內,相關比率維持在17%,平均訂戶年齡為50歲,仍以年輕世代為主。

至於香港,回答從網上看新聞的受訪者之比率高達84%,另外從社交網絡接收新聞的比例則是60%,但看電視新聞的比率仍有68%(而收看電視新聞觀眾數目上升此現象,也因為俄烏戰爭而在西方國家呈現)。此外,調查發現香港市場尚有27%受訪者,仍以閱讀報紙或雜誌獲取新聞及相關內容。

報告特別指出,大部分地區有愈來愈多受眾選擇刻意「逃避新聞」。受訪者對新聞的普遍關心程度由五年前的63%下降至如今的51%,期間英國和巴西的有關比率更增加一倍。此外,逃避新聞的狀況在俄烏衡突持續惡化下,一般都變得更為嚴重(以歐洲地區更甚)──畢竟相關報道均涉及大量負面訊息,而這一點也是全球大部分人解釋自己不想再接收新聞的原因:避免產生負面情緒;但年輕及學歷較低者則表示,不看新聞是因為搞不懂前因後果,而且報道的社會問題亦多數欠缺跟進。

最後,各國對於誤導訊息的關注程度持續平穩。最擔心假新聞的國家是肯尼亞和尼日利亞,有72%受訪者表示關注,然而德國和奧地利的相關比率卻分別只有32%和31%。

另一值得深研之現象,是大部分地方的受眾表示,他們看到關於新冠疫苗的虛假訊息較有關政治的誤導新聞為多──專家提醒,這不一定等於上述兩個範疇的虛假資訊之實際數量或比例是如此,更跟相關內容如何不斷改變包裝和寫作手法、受眾辨識各類虛假訊息的能力,還有社會整體之傳媒素養水平也大有關連。

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