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4日

社評 社評

房策拆牆更須築基 施政去蕪何妨存菁

特區政府換屆在即,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接見候任特首李家超時明言,新的選舉制度必須「長期堅持」,因為這是符合「一國兩制」方針、香港實際、香港發展需要的政治及民主制度,意味着在李家超任內毋須費神於政制改革,可以全力投入處理民生事務,而「重中之重」必定是困擾香港幾十年的房屋問題。團結香港基金日前發表報告,一再建議「拆牆鬆綁」精簡建屋程序,加快住宅供應。在施政上銳意變革固然值得鼓勵,同時也要承先啟後,港府近年先後推出了「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發展願景,新一屆政府大可用這些藍圖作為基礎,從中去蕪存菁,免卻由頭開始,提效做出實績。

新人事新氣象,廣大市民自然期望李家超上任後在房屋政策方面破障,不少智庫及專家近日積極建言獻策。團結香港基金最新發表題為《短期供應已技窮 長遠儲備現暗湧》研究報告,預警本港未來六至十年房屋供應可能出現斷層,在最差情況下,由二〇二七至二〇三一年平均每年只有一萬零四百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僅及二〇一七至二〇二一年年均落成量六成左右。至於公營單位供應量,在過去九年都不能達標,未來五年落成數字預料仍較《長遠房屋策略》目標短缺三成,直言是「舊債未還,新債又至」,形勢緊迫。

團結香港基金提議特區政府加快開拓新發展區,以及「拆牆鬆綁」精簡建屋程序,雙管齊下為住宅供應提速增量。事實上,李家超對問題的癥結應該了然於胸,在政綱中提出「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方針,強調會加快土地發展及建屋速度,並準備成立由司長級官員領導的「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負責推動「無地變有地,生地變熟地,熟地變起樓」。

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李家超「敢於擔當,積極作為,在不同崗位上都履職盡責」,可見其魄力備受肯定,加快土地及住宅供應相信難不倒他,大眾關注點在於有幾快、有幾好。其實沒什麼奧秘,方法之一是保持政策連貫性,盡量利用前任所設定的基礎,省卻很多不必要重複的前期工作。總括而言,現行政策若有弊陋或不足,新班子自應調整及改革;倘行之有效或者已經做出成績,則予以保留及延續。

舉例說,現屆特區政府先後推出「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發展大計,據估計分別可提供最多約四十萬個及九十萬個住宅單位,獲社會普遍支持。除了主其事的政策局,也有來自院校、智庫、學者進行大量研究論述作依據,李家超上任後不妨順勢「接棒」繼續推進,按實際可行情況及緩急次序,融入新政府的發展藍圖中。

這種擇優而用的處事手法,正正可以體現「以結果為目標」的精髓,畢竟管治團隊的時間和精力皆有限,宜花在最有效益的刀口上,毋須刻意「為變革而變革」,反而多掌握社會情勢和市民所想,追求最大成果,來得更踏實。回看林鄭月娥五年前登上特首之位時,推行若干被視為大刀闊斧的變革,例如解散了中央政策組,另設政策創新及統籌辦事處(創新辦),也不再任命新聞統籌專員等等,縱使當中有其超凡理念,但現在回過頭來看,普羅市民並未能感受得到,不少政界人士甚至認為,在二〇一九年修例風波期間,假若負責政策研究及民調工作的中央政策組仍在,並有專責「收風」、「放風」及公關工作的新聞統籌專員輔助,特區政府面對的局面或許不一樣。

重提往事,因為前事不忘,正是後事之師。根據李家超早前公布的新政府架構重組方案,除了增設副司長及「十三局變十五局」(主要把現時「運輸及房屋局」功能分拆,另外新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創新辦似乎「被消失」,他解釋由於十分重視政策研究工作,擬設立專組負責。坊間估計新一屆政府可能以某種形式重設中央政策組,且將重新聘任新聞統籌專員,實行「還原基本步」。

同樣道理,房屋政策也是現屆林鄭政府「重中之重」的施政範疇,增加土地供應,加快建屋進度屬社會長期共識,而「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超級填海闢地大計已開展了前期準備工夫,若李家超認同其可行性,宜順勢而為、快馬加鞭。倘「為變而變」,不但白耗氣力,還可能費時失事,畢竟新任特首面前的「考卷」,已非單回答打算做什麼,而是如何切實到位解決問題。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