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27日

劉健宇

完善專上教育須棄野蠻生長──教改倡議(三)

香港近期的教育改革已是千禧年初,承接第一及二篇教改倡議文章,本文將集中於廿一世紀衡量城市人才的重要因素:專上教育。2000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承諾10年內提升專上教育普及率至60%,目標早於2005年提前達成。然而,雖然教育界早已知悉本地學童數字將會在2010年代初的高峰逐年下降,但自資院校的數目卻於2020年增至29間。儘管高等教育政策需要同時聚焦教學的質與量,香港在此議題上卻普遍「重量不重質」,故本文將討論專上教育「野蠻生長」帶來的問題與解決方向。

多間自資院校錯估收生率

香港的高等院校,主要有俗稱「八大」的8間政府資助大學,另有3間自資大學,即都會(公大)、樹仁、恒生,共11間政府認可的大學。而非大學的自資院校,則有由政府資助大學冠名開辦(下稱「半私營院校」),及其他辦學團體開辦的院校(下稱「獨立私營院校」),高峰期共接近30間。自2017/18學年起,自資院校的收生數字開始為公眾關注,樹仁及恒生(時為恒生管理學院)的收生人數接近預期數字,惟東華學院、珠海學院、明德學院、宏恩基督教學院、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等,實際收生人數均低於預期,有些院校更相差一個數位。

2018年《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最後報告》(下稱《報告》)公布,內文稱「半私營院校」在香港的自資教育生態中處於主導地位,若無政策介入將吞沒「獨立私營院校」的發展空間,報告直言「任由公帑資助大學在香港主導和營運大部分自資教育的現象,有違政府『並行發展』的政策意圖。」政府自2017/18學年起,為報讀自資學士學位的學生提供每年3萬元免入息審查資助,由於該計劃不包括八大的自資學士學位,可謂實行「並行發展」的訊號。然而,到了2021/22學年,部分自資院校的實際與預期收生情況相差更大。

大學自資課程符本地生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成立的明德學院因收生不足而即將停辦,1989年由城大成立的專上學院亦於2020年自立為「香港伍倫貢學院」,兩件事件均標誌自資院校的將來更不樂觀。原本需要修讀副學位或自資學士課程的學生,已是公開試下的失敗者,現在連自己就讀的院校(不少只是由中學改建)持續經營也成問題;而不少學生嚮往的「大學生五件事」,即與外地院校的交換計劃、宿舍生活,以及參與學生團體(上莊)等,校內均缺乏資源推行。教育局於2021年提出檢討及修訂香港法例第320章《專上學院條例》,除了為所有自資院校設立統一規管架構外,亦將制定自資院校收生不達標的取消註冊安排,看來將要求公帑資助與自資院校徹底分家。

《報告》雖然從「半私營院校」與「獨立私營院校」的營運角度出發,但這些自資院校的發展主要依賴學費,故不應脫離本地生而論──無論是家長或學生本身,首選必然是擠進八大就讀,就算不能修讀資助課程,也願意修讀八大或其附屬院校的自資課程,其次才是另3所大學;只有成績稍遜的學生才會考慮在其他自資院校就讀。而一些學生亦會以自資課程的成績平均點(GPA),通過「非聯招辦法」(Non JUPAS)擠進八大。既然政府資助的大學,無論在國際排名及教學質素(甚至是考慮學生對大學生活的嚮往)均遠勝自資院校,為何政府要強行為「獨立私營院校」開創發展空間,而非讓本地生入讀由市民納稅資助的院校?

「半私營院校」在師資與教學配套均勝於「獨立私營院校」,假如政府要求「半私營院校」與其母校分家,除了製造不必要的震盪外,亦令這些院校須付出額外的行政成本自立。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明顯將供過於求,過去不少「獨立私營院校」的辦學團體大額投資創造發展空間,為了符合一定辦學標準,學術行政人員、教授講師等均須與市價看齊;院校連續數年收生不足,到底何時、甚至能否收回成本亦是未知之數。若要維持「並行發展」的高教政策意圖,自資院校實不能一味開辦商業、人文及社會科學等比比皆是的課程,而須開辦一些培訓專業人士的課程(即社工、護士、輔助醫療人員等),才較有收生保證。

內地生源或北上辦學只利八大

近年在政府大力推廣大灣區(內地)機遇的情況下,不少院校亦努力開拓內地生源。一般而言,內地生可能為長遠移居香港(就讀4年學士課程後,只須多待3年)、仰慕香港院校的名氣(就算就讀自資院校,也是抱着終將轉回八大的目標)──他們選校的計劃幾乎與本地生一致。除了內地生源外,近年不少大學已在廣東省開設校區或分校,在國際排名較高的大學亦明顯較具優勢與資源。根據立法會準備的2020年自資院校收生情況,只有小量自資院校實際收生超過預期,連較知名的樹仁大學及恒生大學亦稍低於預期。本文已不探討大部分「獨立私營院校」只有細小校舍、缺乏學術資源與學生生活配套的問題。

重新調配「半私營院校」的自資課程發展策略,善用多年來公帑建立、得來不易的國際排名及教學質素,遠比重新促進「獨立私營院校」發展更符成本效益。假如政府維持甚至加強現行「並行發展」的方針,成效肯定須要數年後才回評估,而主事的首長級公務員可能輪調至另一部門──因此,教育局實須先向公眾解釋「獨立私營院校」扭轉過去劣況的路線圖,以及就自資院校將來發展不善而問責的具體方法。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