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26日

丁望 思維漫步

印太框架新願景 數字經濟共享性

美國總統拜登出訪韓、日,於23日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13個成員的經濟總量(GDP總量),佔全球40%。

這是印度洋、太平洋區域經濟整合的框架(下稱「印太框架」),包涵五大領域:數字經濟,供應鏈,清潔能源與碳中和,基建與就業,貿易規則與反貪腐。

它具有經濟資訊(訊息)、全球規則、應對氣候暖化和供應鏈保障的共享性、互動性;亦有排他性,未吸納中方參加,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僅次於美國)排除在框架之外。

排他性的原因之一,是中方早已提出「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引領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治理之說,引領者有規則制定的權威性「話語權」。美方建「亞太框架」未邀中方參與,是避免因引領者、規則制定者的確定爭論不休。有專家稱,這是美方「提供中國模式以外的另一個選項」。(VOA,2022.5.25)

從東協峰會 到印太框架

拜登上台後,強化「美國留在亞太」的戰略部署,「印太框架」便是此構想的一部分。

在「印太框架」公布前,美方於2月發表印太戰略文件。

5月12、13日,美方主導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與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又稱東盟、亞細安)峰會。拜登與10個成員國中的9國政府首腦或代表會談。這9國是汶萊、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和菲律賓;越、老是「老共」(老牌共產國家),柬是前「老共」。軍事獨裁專制國家緬甸未赴會。

5月21日至24日,拜登有韓、日之行,並參加四方(美日印澳)會談。

5月23日,美日峰會發表的聯合聲明,以〈加強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Strengthening the Free and Open International Order)為題,提到美日有共同的價值觀,自由、民主、法治是印太地區的基石。

美韓和四方會談的聲明,亦強調共同的價值觀。在自由、民主、法治的價值觀之下,「印太框架」稱:

「一個自由和開放、互聯和繁榮、安全和有韌力的印太地區,……經濟發展是有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

在此願景下,「印太框架」着力於數字經濟,產品供應鏈,科技創新標準和貿易準則的制定;也關注應對氣候暖化。對數字經濟領域的着墨尤重。

雲計算5G 芯片和稀土

數字經濟又稱數碼經濟,泛指運用數據、吸納科技創新成果發展生產和供應的經濟形態,含雲端計算、人工智能、5G通訊新技術、物聯網、半導體技術等。

對於「印太框架」的內涵,本欄的解讀是:美方謀求與框架內成員合作,就數字經濟等領域展開協商,共同應對供應鏈的短缺(例如芯片、化肥和稀土)或脫序(俄侵烏戰事導致烏克蘭產品特別是糧食不能正常出口),也關注氣候暖化與清潔能源、碳中和。

「印太框架」的組織形態,是各成員國之間磋商型、協調型的鬆散性關係;在規則、秩序層面,建立改革、包容、可持續的共識。

由美方主導與成員國商談,主要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和相關規則,構建更有實力、公平、具應對危機韌性的經濟,正視供應鏈的脆弱性(短缺或脫序),切實反腐敗創造社會公平,也兼顧發展基建促進就業。

東協各國對「印太框架」取態謹慎,大體是「不得罪兩大」。一方面,在「印太框架」內,與美方對話;另方面,在東協及今年元旦啟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內,與中方維持「友好關係」。新加坡總理接受日本傳媒訪問時說:「新加坡需要與大國的關係取得平衡,避免過度依賴單獨一方。」(VOA,2022.5.23)

3月2日聯合國譴責俄侵烏提案的投票,東盟10國中只有「老共」越南、老撾投棄權票,其他8國均投支持票。這種罕有的結果,是因小國對大國侵犯領土主權的憂患意識。但他們並非「靠邊站」順從美方,仍保持對大國的「平衡」取向,不對單一大國「一邊倒」。

東協嫌「印太框架」缺市場准入項目,期待美方多投資、多購產品,促成其經貿利益的「量增」。期望與現實的落差,使東協許多成員對「印太框架」較冷淡。

日韓和澳紐 是核心夥伴

「印太框架」成員,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經濟發達國家:美、澳、紐和亞洲的日、韓,2020年的人均GDP(IMF,美元)大都超過4萬;新加坡6萬,為東協之冠,其經濟自由度列全球首位。

第二類,發展中國家印度和東協5國: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和越南;馬來西亞的人均GDP靠近全球平均數,其餘都偏低。汶萊因原油收入豐碩,人均GDP 2.7萬,已達發達國家最低門檻,但不算經濟強國。

經濟實力弱的國家,在數字經濟、經貿規則、產品供應鏈保障等層面,「話語權」可能很弱,「印太框架」日後是否變為美國與5個經濟強國的「富國俱樂部」,是一些觀察家「早到的焦慮」。

就全球戰略而言,日、澳是最靠近美國的戰略夥伴,其次是紐、韓、星。

從亞太安全保障特別是南海、台海的自由航行,到俄侵烏後歐洲地緣政治變化,美國與這5國有較多的高層接觸、商談和較廣的共識;美日和美澳的戰略合作,因烏克蘭被侵而更加緊密。在今後的亞太變局中,他們的夥伴性互動尤為重要。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