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25日

劉仲恒

對症下藥 做好扶貧

雖然香港社會普遍敬重自力更生的人,但也認同政府通過收入再分配的方式,藉着不同的福利制度,為無法自給的人士提供適切照顧。但是扶貧工作要做得好也不容易,扶貧委員會成立以來,一直跟政府通力合作,仔細分析貧窮狀況,對症下藥,力求以最精準的方法處理貧窮問題。

要點一:策略精準才能達致目標

多年的實際工作讓扶貧委員會總結出幾個扶貧策略:首先,要用現金福利協助有需要的長者脫貧;其次,處理貧窮問題不能只治標而不治本。政府必須要發展經濟,提供培訓和再培訓,鼓勵就業,並向低收入的在職住戶提供財政支援,才是治本的方法;第三,聚焦特別組群,對準有需要的人士,讓他們得到適切幫助。

最後,香港住屋問題相當嚴峻,基層住戶只要獲編配公屋,不但居住環境大為改善,而且家庭財政狀況也會因為在住屋方面的開支大減而大為改善。因此,全力加快興建公屋,也是扶貧的一個重要策略。

要點二:對症下藥自然藥到病除

在長者生活津貼方面,現時設有兩層津貼,而所有的受惠長者中,約百分之九十二正領取高額津貼。另外,這項福利已推廣到選擇移居廣東、福建兩省的合資格本港長者,受惠人士超過2.1萬人。2022/23年度長者生活津貼的預算經常開支達314億元,跟2017/18年度比較,增加了超過一倍,可見本屆政府要讓長者得以安享晚年黃金歲月的努力,絕對不是空談。

同時,政府通過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全力支援工時長、但收入較低,而又沒有領取綜援的在職家庭,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提供津貼,以鼓勵自力更生。2022/23年度政府在這方面的預算經常開支接近26億元,跟2017/18年度相比,增加了約3倍。

相信不少人忽略了興建公屋在扶貧方面所發揮的功效。就舉2020年為例,公屋成功幫超過26萬人脫貧,把貧窮率降低了3.8個百分點,對扶貧肯定是立竿見影。

所以,政府要解決貧窮問題,積極覓地興建公屋就是一個必須要落實的政策。好在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已經表明,在土地和房屋方面,他的施政方針是「提速、提效、提量」,同時會設立「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和運用像MiC、BIM等創新科技來建設公屋。筆者深信,這些措施都有助加快公屋建設的速度。

要點三:聚焦特別組群

支援少數族裔──當局已推出約30項新措施,涵蓋教育、就業、社會福利、醫療和社會共融等範疇;支援基層──紓緩基層家庭因長時間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困難;支援兒童──兒童發展基金的每個基金計劃包含3個主要元素,包括「個人發展規劃」、「師友配對」及「目標儲蓄」。

要點四:滅貧路上主要夥伴

扶貧委員會自成立以來,一直是政府在推動扶助弱勢社群工作方面的重要夥伴。委員會按年通過更新「貧窮線」來分析和監察貧窮情況,不時檢視現行政策和尋求新的扶貧措施,又會就扶貧問題進行研究和專題分析,並監督關愛基金和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的運作,更不時鼓勵跨界別的協作,並與其他政府諮詢委員會就扶貧工作交流和聯繫,以推動扶貧工作。

2022/23年度的社會福利經常開支及年度的社會保障(包括綜援和公共福利金)經常開支大幅增加了,筆者作為扶貧委員會的非官方委員,熱切期望能跟新一屆政府緊密合作,共同達成為香港建設仁愛共融社會的目標努力。

放射科專科醫生、國際願望成真基金董事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