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24日

屠海鳴 維港鐘鳴

「熱廚房」為何變得搶眼和搶手

中央本月20日任命李家超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於2022年7月1日就職。這些天,李家超加緊組建政府班底,包括與現任政府和立法會溝通,擬將政府「三司十三局」改為「三司十五局」,並增設三個副司長職位,以強化政府的統籌力度、提升行政效能。

李家超一再表示廣納賢才,且下屆政府官位增多,令不少「愛國者」受到鼓舞,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昔日備受煎熬的「熱廚房」,如今不少人爭先恐後、趨之若鶩。

「熱廚房」為何變得如此搶眼又搶手呢?還須細心觀察,認真思量。

「熱廚房」有啥新變化?

過往,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不高,批評之聲不絕於耳;加之「港獨」勢力經常以種種藉口煽風點火,更有部分「港獨」分子滲透到立法會,經常拋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掣肘政府;還有,建設力量也不是鐵板一塊,一些政黨、界別、社團都喜歡在此萬壑爭流、千岩競秀。因此,管治團隊被稱為「熱廚房」,一方面要為市民「做菜」,一方面還要經受高溫燒烤,搞得裏外不是人。一句話:政府官員不好當!

現在的情形不同了。新選制實施後,嚴格的資格審查制度把「不愛國者」、「假愛國者」擋在了門外,選委會是清一色的愛國者,新選制賦權選委會選舉產生較大比例的議員,立法會同樣是清一色的愛國者。還有,行政長官和大部分立法會議員都由選委會選舉產生,二者擁有共同的選舉基礎,使得行政和立法配合度大大增強,以往立法會那種「拉布」、「流會」、「點人頭」,甚至上演「全武行」的事都不會重現,不少建設力量的代表人物也平心靜氣、相安無事,「熱廚房」變得不熱了。

「熱廚房」降溫是好事,《基本法》確立了香港「三權分置,行政主導,司法獨立,行政長官代表特別行政區向中央負總責」的政治體制;但回歸以來,由於落實《基本法》的機制不健全,「行政主導」只是一個概念,懸在空中,遲遲沒有落地。新選制下的三場選舉完成後,「行政主導」將在下屆政府任期得到真正落實,政府做事的阻力大大減弱,這讓很多人看到新變化:政府官員好當了!

為何要爭先恐後「入廚」?

近來,本港諸多黨派、界別、社團、智庫都有推薦名單提供給李家超考慮,亦不時傳出多名立法會選委界別議員也要「轉跑道」加入「熱廚房」,還有部分在媒體不時發聲的社會人士也欲加入政府。

為何要爭先恐後、爭勝好強欲「入廚」呢?話分兩頭來說。

香港的確有部分管治人才長期「閒置」。由於以往政治生態不佳,這些人士有心服務市民,但看到「熱廚房」備受煎熬,身心疲憊,縱有一身本領,也難以辦成事,不願意加入政府。現在政府的施政環境變好了,這些人心中的激情與夢想重新被點燃,認為可以摩拳擦掌、捋臂將拳一番了。

但綜觀更多爭取「入廚」人士,很難說都具有管治才幹。從履歷上看,有的人毫無從政經驗,看不出其管治才幹表現在何處;從學歷上看,有的人尚未入「廚房」,其學位頭銜已經被人譏笑諷刺了;從其提出的施政建議看,或對「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管治難度認識不足,或對本港經濟民生缺乏深入了解,或對香港未來發展沒有深入思考,提出的建議要麼非常膚淺,要麼離題萬里,要麼一竅不通;從角色定位來看,有的人並沒有把自己定位為一名踏實做事的「建設者」,而是以「指導者」、「旁觀者」、「評論者」、「監督者」自居,誇誇其談,不着邊際。

這些人士為何要爭先恐後「入廚」呢?大約有「脫虛向實」的想法。時下,香港流行一種說法:下屆政府將是回歸以來歷屆政府中權力最大的一屆,政府官員擁有的實權最多;進入政府後,可以對政府的決策和實際操作產生實質「影響」,這樣從政才有意義。再說,「行政主導」真正落實後,「熱廚房」不熱了,政府官員好當了,何不試試身手、孤注一擲呢?至於自己是否適合擔任政府官員、是不是香港急需的管治人才,似乎不在考慮範疇。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談及「愛國者治港」時曾指出:「管治好香港絕非易事,沒有點真本領是不行的,管治者肩負的擔子更重了……不僅要愛國愛港,還要德才兼備、有管治才幹。也就是說,他們不僅要想幹事,還要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

不知那些心急火燎、迫不及待想加入政府的人士,是否認真琢磨過這段話的深刻含義?

「入廚」要有哪些標準?

近年來,各界批評政府的聲音很多,市民對政府管治效能低下的怨氣很大,期盼政府革故鼎新的呼聲很高,中央更是要求特區政府扛起管治香港的主體責任,盡快辦一些民生實事,取信於民。基於此,要進入「廚房」的標準其實很高。

前不久,在全國政協雙周協商會上,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講到「愛國愛港愛澳力量能力建設」時提出「五個能力」:政治把握能力、思想引領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聯繫群眾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筆者之見,這「五個能力」就是擔任特區政府官員的標準。

香港現在的局勢雖然穩定,但來自外部的風險和挑戰依然存在,能不能在驚濤駭浪中把穩舵、行好船?政府官員的政治把握能力和思想引領能力不可或缺!

化解香港的深層次矛盾需要形成合力,能不能超越門第之爭和「政治光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政府官員的團結協作能力和聯繫市民能力非常關鍵!

香港的住房、安老、助弱、青年等問題錯綜複雜,能不能條分縷析、對症下藥,盡快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解決問題能力尤為重要!

李家超提出「以結果為目標解決問題」,並提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若干舉措,承諾在不少方面有大動作。可見他深感責任重大,如果下一屆政府拿不出令人滿意的成績單,自是有負中央信任,對不起750萬港人。

由此可見,政府官員並沒有某些人想像的那麼好當,如果不看要求和標準,不顧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只顧搶着進「熱廚房」,除了貽笑大方、落人口實外,似乎不會有什麼結果。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