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1日
這些年,香港高等教育界流傳着一種「政教分離、教研合一」的說法。據資料顯示,日本近代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之一福澤諭吉是這種說法的鼻祖。明治16年(1883年),福澤諭吉在《時事新報》上發表了題為〈政治應與教育分離〉的文章,表示政治與教育性質各異,具體任務和發揮效力的速度截然不同,若同步發展,則必然產生弊端,為了日本學問的進步和社會的安寧,唯有將政治的發展和教育的發展分離開來,使其互不干涉。但也有學者提出,要將政治和教育完全分離,這是不切實際的。政治並非完全是應急之道,政府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提出的政策不勝枚舉,長遠之計的政治政策和教育方針雙管齊下,更利於國家的健康持續發展。而教育作為公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的影響。換句話說,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育的大方向,涉及培養什麼接班人的問題。國家的未來將朝着何種方向發展、需要何種特定人才,都會影響教育在下一個階段的培養目標。
傳道受業解惑須政治導向
筆者認為,所謂「政治歸政治、教育歸教育」的說法不僅違背香港的教育現實,也違背了中國老祖宗們所說的:「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即是說,作為大學老師,不僅要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而且要傳授道理。這裏的傳授道理就包括傳授做什麼人的道理,就離不開政治導向。
所謂「政教分離」的說法,聽上去就是教育者不用關心政治,只要埋頭做好自己的教學與研究便是了。很可惜,筆者不敢苟同這種說法。就大學老師而言,無論是理工科老師,還是社會科學老師,都需要顧及政治。且不說社會科學離不開政治,就是理工科老師也不能脫離政治。以世界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為例,他在美國名成功就之際,仍然想着報効祖國,千方百計回到祖國,就是講愛國的政治。
作為大學教育者不講政治,只顧埋頭做教學與科研,其結果就是對大學生放任自流,誤人子弟。想想2012年反國民教育事件、2014年的「違法佔中」事件、鼓吹「港獨」事件,以及2019年「修例風波」等,大學生成為反中亂港勢力的犧牲品,這是何等令人痛心的事情。就是在這種「政教分離」思想的影響下,大學一度成為大學生違法犯罪的「溫床」。幸虧有了國安法,大學的這種亂象才得以逐步治理。大學紛紛與學生會切割,重新理順對大學生的管理工作。可見,「政教分離」的言行,不僅令大學教師難以成為教書育人的典範,而且也會迷失大學教育的方向。
香港的多家公立大學,由政府撥款,用的是納稅人的錢。誠如有人指出,公立大學理應以服務社會、造福市民為宗旨,以培養建設香港、服務國家的年輕一代為神聖使命。可見,香港的公立大學作為上層建築,更不可能獨立於政治之外。毫無疑問,「政教分離」說法可能在未來的日子裏繼續在香港的高等教育界發酵,因此,當前亟須引發認真的討論,該澄清的就要澄清。這樣做也是對公立大學負責,不能因為講「大學自治」而將大學變成「獨立王國」,理應自覺接受社會的監督與批評。
香江智滙秘書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怎麼辦? |
上一篇: | 教育新篇 留住、吸引,培育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