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11日

黃裕舜 政思故我在

改革開放是硬道理 國家如是香港亦然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2年是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南巡的30周年里程碑,也是我國改革開放44周年。

一、改革開放的歷史重要性

改革開放是一次偉大的政治覺悟,也是一個破格的嘗試。其將中國龐大人力資本及勞動力的潛能釋放,將體制內的瘀血及障礙掃除,為國家日後與世界對接,踏上不可逆轉的全球化道路,提供了關鍵的鋪墊。鄧小平上台時,國家剛經歷了推翻半封建半殖民社會後,國內最為動盪的時代之一。其堅定不移的毅力、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讓全國人民走上脫貧致富的征途,將我國對外重新開放。

時至今天,改革與開放仍為我國執政黨的關鍵思想基礎──對內必須進行改革,「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對外,則必須持續深化開放,秉持着三大核心綱領:第一,必須抵制及煞住資產階級自由化;第二,必須將人類社會文明成果吸收;第三,必須建基在獨立自主而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獨立於對他者他國的依賴(參見賀新元2015年3月的〈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中的幾個關鍵問題〉一文)。

在香港跟別人討論改革開放之時,往往聽到的,皆是將其定性為中國近代史的一部分。但改革開放並非一個過去式的單一事件,而是一個現正持續發生的過程,更是一種治理及生活態度,也是我國過去數十年繁榮昌盛的核心要素之一。

無時無刻所進行的自我革新及改革,讓執政個人、團隊、體制,皆必須反思自身漏洞、查找不足;向世界資金、商界企業、思想人口開放,同時秉持着關鍵政治底線,乃是落實國家發展的不二法門。今時今日改革開放走了超過40年,讓普遍中國人民得以溫飽脫貧,彰顯了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引進市場機制及自由資本流通的行之有效。

此時此候,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及外部攻擊、投機取巧的內部干預分子之時,我們更必須守護改革開放的動力,確保國家經濟及體制發展邁步前進的步伐不減不停。

二、 從改革開放過程所悟出的五大核心思想綱要

對於不少國民而言,改革開放乃是讓國家從一個人口大國邁向真正世界級經濟體制的新開始。我們不能盲目否定其前的歷史發展,但更不能小覷其歷史重要性。以下五點,乃是筆者從研究改革開放過程中所悟出的核心思想綱要。

第一,與時並進的務實主義。經濟改革本身是一場極大規模試驗。從當年我國在華南及花東設置經濟特區(其中蛇口工業區更是由香港做總部的招商局集團全權負責投資開發的第一個對外國開放工業區)、到價格雙軌制的崛起及消退,再到從分散走向集中的貸款及金融管理機制,這些過程,哪個不是通過摸着石頭過河而時刻蛻變、改變?務實主義講究以實證、實際數字、現實狀況──而不是主觀投射及情感渲染,或是意識形態及宣傳文字──作為政策制定及修改的基礎。

人民現實生活便是所有施政最為有力的鏡子,反映出體制中的人與事物之缺陷與長處。同時,務實者必須「與時並進」──十年前行得通的系統及規律,十年後卻可能完全失效。曾經確保管治體制循規蹈矩、將管治風險減至最少的硬性要求,時至今日卻可能成為阻礙創新變革的絆腳石。

改革的前提是,一切改變皆是為了修正現在、從過去汲取教訓,從而構建出一個可持續性地自我變化及完善的未來。

若當年我國幹部的務實主義變成了單純的形式主義,又或是一成不變的守舊主義,改革開放根本沒可能從八十年代的草根市場化、再到九十年代的監管集中化,再到千禧年代對社會管理及管治的關懷,走到今時今日內地針對性精準扶貧及爭取「共同富裕」的階段。

第二,平衡理想與現實的多元主義。鄧小平曾說,「七嘴八舌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八九十年代之時,國際外部評論常將中國管治體制描繪成一個「單聲道」及「單一頻率」的體系,卻忽略了黨內外中國模式民主的演變。

八十年代始,黨內而言,幹部向基層及相互之間的問責有所增加;意識形態不再單純地「左」傾,而是有着各種各樣的自我及複雜表述,而路線辯論也不能單純以「左右」做區分──當時從市場機制改革力度、對外國資金開放程度、是否津貼國企民企、應否由上而下還是從下而上地發展經濟民生、政治體制改革應當如何穩定進展(而不是一步到位)。

這些議題,皆在當時的中國掀起積極有為的建設性討論。奉行多元主義,不止因國家需要改革管治哲學、貫徹始終地對外開放,而是因為一個具備均衡參與及平等待遇、對批評與建設者有着同樣兼容包容性的社會,乃是推動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國民從改革過程中感到獲得感的前提!而當然,多元主義也不能成為盲目否定主義、空虛相對主義,以及偏激冒進主義的藉口──因而,多元聲音必須有所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

若一味講究心目中最為理想的狀態,而要不顧後果地實現所謂的願景,則只會成為別有用心的勢力──包括外國干預──手中的幌子與犧牲品。反之,若為了眼前的現實,而將理想價值觀、道德規範拋諸腦後,則對不起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這兩端之間的平衡,

中國在過去四十年,一直都嘗試掌握與拿捏。是否毫無問題、是否完美至極?當然不是。但從來歷史給予我們的任務便是在其中尋覓自我覺醒,然後將覺醒化為未來前進方向。

第三,靈活變通的深度國際主義。在剖析鄧小平外交思想時,外界評論往往會斷章取義地引述「韜光養晦」這四個字,而忽略了接下來的「有所作為」四字。韜光養晦不代表消極內捲,也不代表妄自菲薄,而是我們必須建立歷史自信,將我們的潛力潛能持續地培養,直至時機成熟讓我國能和平崛起,作為領導世界國家之一,擔當解決拆解國際問題的重要崗位。

1985年,鄧小平提出「兩個轉變」──第一,乃是全球局勢經已「轉變」,當時中國所面對的關鍵危機不再是冷戰所帶來的硬衝突與戰爭,而是經濟停滯不前所帶來的內部崩塌及矛盾,因而國策必須以改革開放現代化為主軸,「國富民強」則能化干戈為玉帛。

第二,「一條線」的綑綁性外交思想(也即是將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歐洲這條緯度上的國家,納入一個共同聯盟)不再適用於當時冷戰後期的國際形勢──中國必須拋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迎接對世界「全大片」(而不是「一大片」)的經濟、金融、貿易全面開放。

第四,以建立互信為主導的公開透明作風。要透徹了解到鄧小平的外交思想,又必須與其之前的周恩來總理所蘊涵的厚道外交觀結合起來。在改革開放最早期的時候,諸國對中國的評價普遍受兩大趨勢所限制──第一,冷戰間意識形態陣營的對壘;第二,國際社會對應我國成立首30年的成就與動盪所形成的刻板印象。

要在當時如斯複雜的國際形勢中,扭轉針對中國的排斥及恐懼,建立平易近人的形象,需要的是一種由根由衷的公開透明作風,敢於接受批評,以道理說服他者別人。

早前筆者讀了一本由周恩來最後一任秘書紀東所著的《非常歲月:回憶周恩來總理的最後八年》一書,其中對周總理作為中國現代外交家、國際社會中的協調者及思想家角色,淋漓盡致地突顯出來。深度國際主義的奧義,也正在此:必須重視外交對方他人的立場利益及主觀態度,能在我國強勢他國弱的前提下仍「易地而處」,反覆思考對方的難處及困難,不苛求絕對服從、不搞帝國主義、不推動山頭瓜分;同時,更要思考如何以他人感同身受而理解的語言表述自身,維護及建立真摯全面盟友關係,與各方陣營保持良性建設性關係。

這些種種皆是開放的前提,是引入資金、建立國際機構中與其他國家合作共融的基礎。若無信任,若無尊重,開放恐怕難以落實。

第五,必須捍衞的和平共處模式。在絕大多數情況之下,和平是繁榮穩定的前提、戰亂則是鞏固私慾及權力的工具。

這並不代表我們必須無時無刻主和,墮入投降主義的圈套之中。若我們確實要落實國際秩序及體制,讓我們與不同國家在原則及規矩層面上對接,我們必須以尊重他國領土、不論大小的國家主權、人民免於戰亂恐懼的自由等的「維和主義」綱要做我們的行動原則。

要落實開放,首先得要確保我們周邊地區、我們合作的夥伴,能維持社會秩序,並在不摧毀地緣穩定的前提下,推進權力均衡分配,確保平均參與。和平共處,需要的不只是口頭上的承諾,而是確實行動層面上的呼應。即便是多麼看似不可避免的意識形態衝突,改革一方皆有義務將風險減至最少,設置風險危機管理機制,在戰亂出現之時經營下台階(off-ramp)。

務實、多元、真摯、和平的國際化,乃是改革開放成功之道。改革開放是時代的硬道理,並不會單純因應外部環境的負面干預、單邊及本土主義的抬頭、去全球化的呼聲此起彼落而放慢。唯有改革體制,才能讓管治架構更能反映民意、更能將民眾擔憂及訴求體現在政策制定過程之中,更能守護弱勢社群及缺乏政治經濟資本的普羅大眾。唯有向世界開放,方能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燃料及核心組件。封閉內捲,不是一個可行方向。單聚焦內部循環,忽略外部循環,也不能帶來可持續發展。

三、 國家「第二次入世」與香港深度「改革開放」

鄭永年教授去年曾提出過他就着國家全球化進程現況的兩點隱憂,筆者在此再加以稍微開拓,作更詳細的撰述說明。第一,即便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中國產品(出口)愈加國際化,但部分人民思想還未國際化,中底層的自我封鎖與高層的開放呼籲形成了鮮明對比。

第二,國家急速崛起,令不少人民感到自豪──這是正確的。卻隨之而來的,也夾雜着不少商業投機民族主義,嘗試以社交媒體及民間輿論作為自我牟利的平台。在鄭前輩眼中,這些聲音盲目「支持國家」、盲目「反對外國」,將自強不息精神變成激憤孤立的國粹思維。若國家要往前走,所有人民必須摒棄這種故步自封的心理,敢於批判及反思國家缺陷不足,開拓解決問題的空間。國家必須「第二次入世」!

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此時此刻再次推動深度「改革開放」,不只是應對港人需求的正確選項,更是協助我國第二次入世的唯一出路。這箇中有三點重要因素。

第一,香港必須堅守我們司法及仲裁體制的獨立性及公證性,從而維持我們作為國家與外司法訴訟公正公平審訊及裁判的地位。在商貿金融法的領域中,香港仍然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卻也需要與時並進,引入更多專才、電子化與革新系統,並確保在牽涉到不同背景及國籍來源的企業之時,能不偏不倚地進行公平裁決。

與此同時,在面對外部批評時,我們司法制度必須以彈性而具深度的智慧,主動反擊及反駁失實指控,同時「兩手抓」,引入沿用普通法制度的其他國家法官及人才(例如新加坡、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地)到港,參與在我們司法制度之中。

盲目排外或媚外、因政見立場原因惡意攻擊現有司法人才,以為引入外來法官便等同於「崇洋」,引入內地菁英司法人才便等同「摧毀香港司法地位」的極端民間民粹論述,乃對不起中央對香港作為大灣區以至全國「走出去」的司法仲裁橋頭堡的寄望。

我們需要外來人才參與在司法機關之內,不是因為我們缺乏制度自信──恰恰相反,正因為我們司法制度海納百川、獲得舉世認同,從而更能將制度自信發揚光大。香港法治服務的,不只是香港740萬人口,而是全國14億人民同胞!若要真正地深度開放,我們必須對症下藥,確保在刑事、商業、金融、家庭法等領域上,我們不斷創新,同時堅守普通法底線原則,與國際社會接軌。

第二,香港必須在貿易與金融的層面上,重新與世界對接、開放,提高香港作為外資及國際企業走入中國出入口的戰略性地位。經歷了多年疫情後,明顯唯有以「人民至上、性命至上」為主調的抗疫方針,才是符合道德規範的真知灼見。

作為一個與世界對接的國際大都會,香港有不少市民皆是「手停口停」;我們作為金融樞紐的價值,也是與我們人員及資金流通有所息息相關,若沒有外資、沒有外企,則難以落實經濟復甦。

須知道,人民性命是一個立體而多面性的概念:若罔顧封關及自我封鎖對香港所帶來的經濟產業衝擊,也是愧對人民性命啊!有見及此,香港必須盡快推出一連串有效有機的強心針,吸納海外資金及人才回流香港,同時挽留在港的國際及本地人才,不能單純坐以待斃,以為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

對,疫情總會過去,但香港屆時的經濟金融優勢,則有可能一去不返!香港管治團隊,必須具備大局觀,在堅守我國同胞生命財產的前提下,同時勵行我們作為副總理韓正所言的「金融及科技中心」的實質責任,以務實作風,為國家招商引資。這一層面,需要我們不只是在人口流通層面上向世界開放,更需要我們在金融治理、科技創新等領域中,推動突破革新。

第三,香港若要深度改革開放,必須先革新人民自身的思想。正當國際社會及國家皆在下象棋的時候,我們不能繼續停留在玩橋牌的年代。過去十數年,社交媒體崛起、所謂的「關鍵輿論分子」成為干預社會輿論的主流、世界各地管治體制與人民之間的距離愈走愈遠,更被各種盤根錯節的政治經濟利益所介入,催生反智反人類共同利益的民粹本土主義。

這些種種勢力及變化,皆讓我們必須無時無刻地警惕、提防自身對現實的判斷,與現實撕裂。更要提防一廂情願地浪漫化自身所身處的現實,以為叫叫口號、拍片罵人、指指點點、示威遊行,便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需要理解到多方利益,而不是自說自話,然後將他人妖魔化,排除在商討過程之外。

唯有辯證,才有批判。唯有批判,才有希望。香港是一個國家改革開放的實驗地、助推地、創新地。若我們妄自菲薄,自行將引導香港前進的潛能扼殺、提前「解甲歸田」而消失風雨中,這不但是有違港人對我們的期望、更是辜負了國家對「一國兩制」作為改革開放基石的需求。在消極而負面的活在過去,與盲目樂觀的活在自身世界之間,我們必須取得一個突破,走出另一條路來。這是國家交付予香港的歷史責任。

四、結語

改革的步伐,不會因風言蜚語、表象假象,也不會因為了一己私利的投機主義者、墨守成規的封建主義者、不切實際的泛泛空談者,而停頓下來。我們更不能讓改革成為了摧毀社會穩定及秩序者的藉口,將改革劣質化蹂躪,變成危害社會安全的「革命」。

同樣而言,開放的過程,乃是全面性,卻也是有所底線的。我們不能為了盲目開放,而墮入單純崇拜外國、忽略自身優勢強項。開放是一個動態而糅合各方聲音及勢力的進程,而不是一個單向性而毫無分寸的「潮流」。是時候讓香港來一次深度的改革開放。揚帆,起航!

《牛津政治評論》創刊總編輯、《破繭論》作者

 

(編者按:黃裕舜最新著作《破繭論》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