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近幾天,單日確診數目終於從過萬的五位數字下降到四位數字,但是抗疫前路如何,仍然被很多問題籠罩着。第五波疫情會否反彈?病毒會否再出現新的變種而引發新一波疫情?這一切都是大家無法預見的未知之數。但無論如何,有了過去幾波處理疫情的經驗,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各階層,都應該好好汲取教訓,居安思危,提早作好準備。
一直以來,香港最大的價值就是扮演中國和世界之間中間人的角色,但是隨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和中國之間的矛盾日漸增加,香港作為中間人的角色,以及其長期穩定和有效管治,都面臨着沉重的挑戰。
隨着第五波疫情開始穩定下來,社會各方面都會逐步「復常」。相信當立法會恢復正常運作後,一眾議員其中一個首要的關注點,就是要檢討政府在處理疫情方面的表現,也會要求政府對未來疫情和其他重大公眾危機的處理,提交具預示性的方案。目前,大多數立法會議員工作的焦點是落區向市民派發防疫物資,但隨着疫情逐漸穩定下來,議員的焦點將會從向市民派發防疫包,轉移到向當局問責和要求全面檢討。
宜成立危機應變督導會
當然,立法會要向政府問責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本港在第五波疫情的處理方面,揭示了特區政府在「危機處理」,特別是在預見、分析、準備和動員這幾方面都有需要改善的空間。一波接着一波的疫情,令環環緊扣的經濟和民生大受打擊,經濟不景,失業率攀升,食材、生活必需品和油價不斷上升,導致社會上的不滿情緒升溫,以上種種都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全部都必須盡快處理,以免出現骨牌效應,摧毀香港的根基。
上述那些問題在某程度上來說,是因為本港的管治團隊沒有預早做好危機處理和風險分析的工作,而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也有不足。
缺乏精準而快速的風險分析,就很難針對各種問題提出有助於高效管治的解決方案,只能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方法和反應式的「見招拆招」去處理海量的問題。筆者建議要成立一個「危機應變督導委員會」,透過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訊息、數據和情報,為政府的管治指出明確的方向,以達到處理問題時可以做到「游刃有餘」的目標。
這幾天,特首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會對處理疫情和管治方面的種種問題進行檢討,也會對檢討持開放和配合的態度。這麼看來,政府的取態暗合了筆者要成立危機應變督導委員會的要求。檢討的一個焦點應該是第五波疫情下長者院舍裏的大量死亡個案,但範圍一定不會那麼窄,一定還會涉及政府對疫情的整體處理,以至由於處理失當而對社會造成的各種重大影響。
有助監察民意施政貼地
若要發揮功效,這個危機應變督導委員會就必須要有超然的地位,要由行政長官親自主持,並要得到負責各政策局的主要官員完全信任和充分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在處理危機的時候,可以迅速從各政府部門收集訊息和數據,以進行分析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另外,除了在政府內部,這個危機應變督導委員會也必須能跟像醫院管理局、金融管理局、機場管理局那樣的公共機構保持密切聯繫,以便收集那些機構的訊息和數據,作出分析而建議處理問題的方案。就以目前處理第五波疫情為例,仔細分析本港的醫療資源可以讓政府就如何處理疫情方面,作出決定。舉例說,醫管局轄下的醫院和其他私家醫院有多少張病床、隔離設施和醫療護理人手,就可以決定香港有沒有進行全面檢測的能力。而如果沒有的話,那需要多少額外的設施和人手呢?如果香港無法提供這些額外的設施和人手,需要國家給予我們怎樣的援助?這個危機應變督導委員會要做的,就是那樣的研究、分析、指引和協調的工作。在處理疫情的過程中,通過自己仔細研究而向國家提出要求,當然好過要中央政府主動出手。
當然,由於行政長官在處理這幾波疫情中扮演着最關鍵而主導的角色,因此可能有人會認為危機應變督導委員會不應該由行政長官主持,以避免出現「自己查自己」的尷尬情況。由於政策局的局長也是抗疫的主要人物,危機應變督導委員會的主持人可以在常任秘書長這個階層裏面找。有些常任秘書長過去在檢討公共服務方面有實質的經驗,相信要帶領一個危機應變督導委員會,也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另外,成立這個危機應變督導委員會的另一目的就是要密切關注本港民意的變化,特別是市民對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看法和態度。「以民為本」是現代管治的一個核心要素,這個危機應變督導委員會正好可以為政府探測和監察民意,以落實更緊貼民意的行政措施。
對於政府希望通過與社會各界積極合作來進行一個具建設性而又全面的檢討,筆者非常認同。其實,香港的人口密度、居住環境、地區動員能力、對外交往頻密程度等多方面都跟內地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情況不同。所以,在處理疫情方面,不能只是把別人的處理方法移植過來就行。在未來的日子裏,香港該如何處理像疫情這樣的大型公眾危機,處理方案必須能配合本港的實際情況才行。筆者希望可以盡快落實成立上述的危機應變督導委員會,對危機處理和有效管治進行檢討,徹底根治各種問題,為香港迎接更輝煌的未來打好根基。
放射科專科醫生、國際願望成真基金董事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全民檢測觸礁的啟示 |
上一篇: | 香港須落實管治體系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