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3月23日

社評 社評

汲取慘痛教訓 選擇下一階段抗疫方針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本周一(二十一日)宣布暫緩推行全民檢測,四月一日起取消九個國家的禁飛令,一個月後如果疫情不反彈,將會分階段放寬社交距離限制,例如恢復食肆晚市堂食,然而,這不意味着香港有望擺脫新冠疫情困擾。即使目前第五波疫潮消退,專家估計第六波疫情不能避免。既然如此,政府必須準備因應辦法,縝密設定未來短期和長期的抗疫方針。

關於全民檢測,林鄭的立場可謂左搖右擺,從最初的「不會考慮」,到後來的「事在必行」,再變作目前的「暫緩推行」,態度反覆訊息混亂,期間市民恐當局霎時頒令禁足,紛紛搶購日常生活物資備用。暫緩的決定一出,難怪部分輿論非議,立法會議員李梓敬甚至批評,暫緩全民檢測及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等同「躺平」及「與病毒共存」。而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亦指出,香港夾在「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之間,兩頭不到岸,兩面不討好,「共存」等於「躺平」,不符合國家抗疫政策。葉劉說,香港若要與內地通關,便要與國家策略一致。

另一邊廂,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昨天在北京表示,港府暫緩全民核酸檢測是基於疫情防控確定優先要求而作出的決定,並不意味「躺平」,他強調香港實際上一直圍繞「三減、三重、一優先、四集中」這些戰略部署與疫情鬥爭,並且取得了積極成效。

梁萬年早前來港視察,與官員討論抗疫部署,建議香港應集中醫療資源優先減少死亡、重症及感染,林鄭決定暫緩全民檢測相信與此有關。梁萬年認為此舉不是「躺平」,某程度上能夠消除疑慮。

是否「躺平」的爭論可謂次要,重要的是怎樣拿出實際行動與疫情鬥爭。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推算,本港實際上已有四百四十萬人感染,雖然第五波回穩,然而新冠病毒會留在人類世界,不可能像沙士那樣把病毒帶回動物世界,所以第六波疫情不能避免,只是早和遲的分別。梁卓偉提議,香港應在四月下旬之前作出前瞻性選擇,兩個選項包括回復第五波疫情前的「動態清零」,或者邁向將新冠肺炎視作風土病,兩者當中,最安全的做法是在疫情可控下邁向風土病。

梁卓偉解釋,兩個選項其實只是時間差異,回復「動態清零」是一個「中途站」,另一選項是較快前往「終點站」,即是走出新冠大流行的緊急狀態,邁向風土病,屆時市民不用大規模檢測,因為情況是「混合免疫」,先決條件之一是絕大部分市民注射疫苗,另一先決條件是新冠藥物派發充足,覆蓋率至少七成。

內地專家不斷重申,「動態清零」不是追求零確診,而是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早處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修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施指南》,把「全員檢測」改為「區域檢測」,明確要求劃定範圍的核酸檢測應在二十四小時內完成,為的正是提高「早發現」的能力。中國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日前指出,「動態清零」不會永遠不變,預料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

香港抗疫來到這一階段,實在需要為下一階段作出抉擇,繼續「動態清零」的話,當然不成問題,關鍵是像內地那樣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早處理,就算重新考慮全民檢測,亦該在第六波疫情初期進行,切勿拖至一發不可收拾才亡羊補牢。假如按照梁卓偉的說法,邁向將新冠肺炎視作風土病,那麼疫苗和藥物都要準備妥當。

合適的時間點是至關重要的考慮因素,港府必須汲取第五波疫情的慘痛教訓,如果選擇仍然採取「動態清零」策略,務求與內地通關,凡事皆要以快打慢,防止第六波疫情造成更深的傷害。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