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3月8日

宋錚 史冊 耿浩

香港消費券有用嗎

經濟困難的時候寄支票或發消費券是世界各地政府都喜歡推行的政策。不過,這種財政刺激到底有多大作用,大家卻沒有統一的看法。日本於1999年發行了「地域振興券」,台灣於2009年發行了「振興經濟消費券」,2011年有新加坡的「增長花紅」計劃,還有最近美國的CARES法案,其中效果最好的是100元補貼可以創造80元消費,效果最差的就只能增加10元消費。這麼大的差別可能反映了研究方法和數據的局限,但可能也與不同的補貼方式有關。根據財政司司長早前透露的訊息,香港政府的內部評估比較樂觀。根據他們的預判,每100元補貼可以帶動超過80元的消費,高於各項研究估計的上限。這種樂觀態度或許也是坊間質疑香港消費券的原因之一。

認為消費券基本無效的主要理由是消費券的「貨幣特性」(fungibility)。此次香港消費券通過數字支付平台發放,從理論上講消費券支付與非消費券支付在消費券有效期內是完全可替代的,也就是有十成的「貨幣特性」。因此,有理由推斷消費者會用消費券替代其他數字支付,導致財政刺激失效。香港政府真的錯了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聯合螞蟻集團研究院,通過比較AlipayHK消費券用戶及未合資格申領消費券用戶在計劃推出前後的消費差異(即所謂雙重差分法)。我們發現消費券在AlipayHK平台上拉動了約1.1倍於消費券面額的消費(即每人5400元)。大多數消費券用戶在很短時間裏花完消費券。而且消費券用戶在支付寶上的非消費券數字支付相對於非消費券用戶(對照組)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400元。這就意味着香港消費券並沒有理論上的「貨幣特性」。此外,我們發現消費券用戶增加的消費集中於餐飲、百貨及服務類消費。這些消費屬於非耐用品和服務類別,對於本地經濟和就業復甦具有重要意義。數字消費券的推行也有促進電子支付的作用,即使是非消費券用戶(對照組)也增加了他們在AlipayHK上的消費。

在排除了消費券擠出數字支付的可能性之後,另一個可能讓消費券失效的原因是消費支出從其他支付平台轉移到支持香港消費券的支付平台(比如八達通和AlipayHK)。我們前面提到的在AlipayHK平台上增加的5400元消費可能就會有一部分來自比如現金或信用卡支付的轉移。這種轉移對支持香港消費券的支付平台有利,卻無助於提振消費。

由於缺乏除AlipayHK以外的支付數據,我們只能用兩種方法來推測支付方式轉移的規模。第一種方法是只研究那些在消費券推出前後,消費模式變化不大的消費者。另一種方法是構建一個支付方式的理論模型,用來推測其他支付方式上的消費支出變化。這兩種方法的計算都表明存在一定規模的支付方式轉移。但是,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計,香港消費券依然增加了人均4000元消費,是消費券面額的80%。這是以往財政刺激政策效果的上限,接近香港政府的樂觀估計。

香港消費券究竟增加了多少消費?如果不能掌握所有主要支付平台的數據,恐怕沒有人能給出準確數字。但是,AlipayHK的數據至少說明香港消費券缺乏「貨幣特性」,沒有擠出非消費券支付。這是我們判斷香港消費券效果明顯的主要理由。為什麼香港消費券比大多數其他類似的刺激政策有效?目前我們還沒有答案。香港消費券有別於傳統消費券或者現金的數字支付特性可能是一個原因。既然第一次效果明顯,那麼第二次的效果又會如何?消費券是否多多益善?如果香港消費券缺乏「貨幣特性」的原因是人類的「有限理性」,消費券的面額愈大、次數愈多,消費券的「貨幣特性」就愈可能顯現,消費券的效果因而也會削弱。

宋錚為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史冊為助理教授;耿浩為博士研究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