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3月8日

黃伯農

美國應對烏克蘭戰事的戰略選項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差不多一星期後,3月初與烏克蘭代表團在白羅斯進行談判,該國總統普京向法國總統馬克龍表明,須承認俄國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以及烏克蘭中立。另一邊廂,美國財政部禁止國民參與俄羅斯中央銀行及財政部等的交易。其實美國應對烏克蘭局勢除了制裁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戰略選項?本文探討美方學者和智庫的三個主要立場,提出促進俄烏談判停火均合乎俄羅斯和美國長遠利益的看法。

調整北約政策圍堵俄國論

首先,美國國際關係學者M. E. Sarotte認為,美國錯誤地把北約過度東擴,導致美俄關係持續惡化,加劇莫斯科的惱怒。美俄擁有全球90%的核武,足以殺死地球上所有生物。可惜近年兩國不斷退出和取消冷戰簽訂的軍控條約,也不願意簽訂新軍控協議。看來北約東擴可以部分解釋到近年美俄軍控關係惡化的一個歷史因素。

有歷史證據顯示,美國過去30年的領袖太過聚焦北約東擴,未有深入考慮到政策所造成的禍害,及迫使俄羅斯採取強硬反制的可能性。雖然北約是個軍事聯盟,但最終美國的取態仍是最重要。根據北約《第五條款》(Article 5)的保證,當一個成員國被攻擊時,會被視為整個北約受襲。這是一個以美國為中心和一刀切的方法,缺乏考慮個別成員國身處的地緣位置,這也使一些與俄國接壤的國家有保留。

例如,雖然挪威是唯一與前蘇聯(或俄羅斯)領土接壤的北約成員國,但她卻一早、且一直反對讓外國在挪威境內駐兵和設立軍事基地,也禁止在境內設置和使用核武。挪威做法明顯是要平衡和管理好與莫斯科的關係,防止爆發不必要武裝衝突和受到核襲。很可惜,「挪威模式」未有被東歐國家採用。

於是,北約成為美國在歐洲圍堵俄羅斯的重要工具。問題是如何為每一個北約成員國度身訂造適合自己地緣位置和國情的責任和義務條款,才可長遠維繫北約的團結性?

應對中俄戰略合作論

第二個立場是透過改革北約,更有效應對中俄戰略合作所帶來的全球挑戰。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研究員Liana Fix和Michael Kimmage認為,俄羅斯今次在烏克蘭危機的勝算甚大。

其實2015年俄羅斯決定參加敍利亞戰爭已曾間接戰勝美國。普京不單挽救了巴沙爾政權,也保持低軍費和減低傷亡,令俄羅斯在敍利亞戰爭的參與具可持續性。後果是俄羅斯在敍利亞的角色變得必不可少,也使俄國的影響力擴展到以色列和利比亞。

現在烏克蘭危機的條件更有利於俄羅斯,使莫斯科有更多選項塑造戰爭的結果。也因為俄羅斯有較多選項在手,烏克蘭危機使美國和西方處於較被動位置,只能以制裁措施和代理人戰爭兩個策略回應。

無論烏克蘭危機的結果如何,美國將須重新「向歐洲支軸」(pivot to Europe),以北約為核心工具去保護歐洲安全。中國的崛起會複雜化美國「向歐洲支軸」的優先考慮,但歐盟和美國是雙方的最大貿易和投資夥伴,2019年的貿易總量達1.1萬億美元。北約仍會是歐洲賴以阻嚇俄羅斯的工具。美國將更加需要歐洲去管理好中俄合作所造成的全球安全挑戰,主要原因是當俄國與西方陷入長期衝突對抗時,中國的經濟實力在背後支持俄國,以反對美國霸權。然而,俄歐爆發戰爭也不利中國在歐洲的地緣經濟發展。如果戰事規模擴大的話,中美可能會因為未來歐洲形勢的需要而展開對話,甚至合作。

武裝烏克蘭抗俄國論

第三個立場是武裝烏克蘭抵抗俄軍。美國智庫人員Stephen Wertheim及前中央情報局官員Bruce Riedel均認為,美國雖然可藉制裁措施懲罰俄羅斯,但制裁效力有限,長遠要考慮加強武裝化烏克蘭的反俄勢力,才可使烏克蘭成為「俄羅斯的第二個阿富汗」。

1979年12月平安夜,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說服了沙地阿拉伯資助阿富汗武裝組織「聖戰者」(Mujahideen),向蘇聯進行武裝鬥爭。美國中情局也說服了巴基斯坦向「聖戰者」提供保護、基地和訓練,讓巴基斯坦政府的情報組織「三軍情報局」(Directorate for Inter-Services Intelligence)成為了「聖戰者」的贊助者和資助者。這安排免除了中情局派員到阿富汗參戰。英國政府對外情報組織「軍情六處」(MI6)也派員到阿富汗提供軍火和協助訓練,助「三軍情報局」帶領「聖戰者」抗蘇。

阿富汗人最終戰勝蘇俄,但付出了沉重戰爭代價,最少有100萬國民死亡、500萬人逃亡到巴基斯坦和伊朗成為難民,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Bruce Riedel便認為上世紀的阿富汗戰爭經驗,已為美國應對當前烏克蘭戰事提供重要借鑑。除了要知道哪個東歐國家願意帶頭聯烏抗俄之外,也要弄清楚烏克蘭人是否準備付出沉重代價。美國和北約雖然有需要助烏抗俄,但要先釐清風險、潛在後果、財政及軍備代價,才可有效使烏克蘭成為「普京的阿富汗」。

總結

以上三組立場並非互相排斥。短期內,美國和北約欲以「代理人戰爭」方法使東歐與烏克蘭聯合抗俄。中期而言,美國需要調整北約政策,為歐洲每個盟友度身訂造出合乎各自國情及地緣位置的角色、責任和義務,藉此加強北約團結抗俄的力量。長遠來說,美國要透過北約應對中俄合作帶來的挑戰,會考慮以烏克蘭等歐洲軍事衝突,牽制中俄關係的發展。

最近在俄羅斯和烏克蘭進行的民調顯示,俄烏兩國民眾都不主戰。在俄羅斯,有51%受訪者認為俄烏兩國應繼續為兩個獨立國家,最好兩國人民往來不需要簽證,並應取消關稅措施。在烏克蘭,有49%受訪者有相同意見。

在俄羅斯,有三分之二的18歲至24歲受訪者對烏克蘭持正面態度,說未必願意參加烏克蘭戰事。在烏克蘭,有50%受訪者說願意抵抗俄羅斯的侵略,但當中只有33%說會參加武裝抗爭,另有22%說只會以非軍事方法抵抗俄軍。這些數據說明其實俄烏兩國民眾都不願意付出沉重的戰爭代價。

因此我認為,俄烏兩國應該談判停火,以防止美國和北約趁機介入導致戰爭,才可規避烏克蘭和歐洲安全問題被美國政治化,導致地緣圍堵效果。俄羅斯要防止烏克蘭成為「普京的阿富汗」,惟美國和北約也要防止東歐成為「山姆大叔的阿富汗」。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