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9月7日

社評 社評

殘疾運動員待遇該合理改善

繼東京奧運之後,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也順利閉幕,香港隊以二銀三銅的成績完成賽事,位列獎牌榜第六十八。以含金量而言,港隊無疑比上屆里約殘奧所得的二金二銀二銅遜色,但今屆的矚目程度更高,因為特區政府購入轉播權供各電視台共用,觀眾往往能夠看到賽事直播,熱情為選手打氣。

在硬地滾球項目取得一銀一銅的梁育榮有感而發,表示今屆殘奧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傳媒廣泛報道,希望對殘疾人士有鼓舞作用,勉勵他們放膽追夢,努力向目標進發。另一方面,他認為殘疾運動員的獎金與健全運動員仍有一段距離,強調所有運動員均有付出時間及努力以爭取佳績,因此應該收窄兩者的獎金差距。

殘疾運動員付出的努力,肯定比健全者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在日常生活方面已經困難重重,為了參賽而投入長期鍛煉,所吃的苦頭不足為外人道。可是,殘疾運動員與健全運動員的獎金實在相差甚遠,即使無法一致,最低限度應該盡量貼近,否則予人不公平的負面印象。說到底,殘奧精神乃人道主義之體現,提倡尊重與關懷,推動平等與共享,獎金的差別待遇不符理想。

若是健全運動員個人賽,港隊奧運金牌得主的獎金是五百萬元,銀牌二百五十萬元,銅牌一百二十五萬元。殘奧的話,雖然今屆比上屆倍增,但金牌得主的獎金只是八十萬元,銀牌四十萬元,銅牌二十萬元。金額的差距可謂天淵之別,難怪身為「五朝元老」的梁育榮發出不平鳴。

平等是殘奧的理念,不平則鳴還見之於澳洲運動員。澳洲短跑名將里爾登(Scott Reardon)抱怨:「我們遭受不平等對待。」原因在於,澳洲任何殘奧獎牌得主都沒有獎金。為了消除歧視嫌疑,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終於在九月二日發表聲明宣布:「將確保澳洲獲得獎牌的殘奧選手,獎金與奧運獎牌者的獎金相同。」

嚴格來說,澳洲選手在東京奧運所得的獎金不算豐厚,金牌得主可獲二萬澳元(約十一萬六千港元),銀牌一萬五千澳元(約八萬七千港元),銅牌一萬澳元(約五萬八千港元);然而,獎金多寡尚屬次要,最重要的是殘奧運動員得到應有的尊重,獎金由零躍升至跟健全選手一視同仁,足以讓他們一解心中鬱結。

比澳洲更早消除歧視的是美國,二〇一八年通過新政策,殘奧運動員與健全奧運選手獲得相同的獎金。今屆東京殘奧是美國新政策的第一次落實,殘疾運動員的獎金額較以往激增五倍。

現年三十六歲的梁育榮明言:「我們跟健全運動員同樣付出很多時間、努力、奮鬥才拿到獎牌,雖然健全的競爭比我們大,但我們同樣付出,不明為何待遇相差如此大。我不是要跟健全看齊,但至少要有他們一半的獎金或者七成才算合理。」

如果霎時要求獎金完全一致,也許不切實際,而為表尊重,港隊的獎金制度有必要先縮窄距離,再謀求趨同,忌造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弊端。

類似的呼聲同樣出現於台灣,健全奧運選手金牌獎金為二千萬新台幣(約五百六十萬港元),而殘奧金牌只有四百萬新台幣(約一百一十萬港元),教練的獎勵金額更相差二十倍。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費鴻泰指出,奧運選手可以選擇月領獎金,增加日後生活的保障,殘奧得獎者卻沒有這種選擇,對殘疾運動員而言是差別待遇。

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改編自前殘奧田徑賽金牌得主蘇樺偉的真實故事,內容提及即使贏得冠軍,但依然面對很多不公與無奈。這套電影引發社會關注,香港殘疾運動員的待遇應該得到合理改善。

殘疾運動員背後多的是賺人熱淚的勵志故事,他們必須克服生活上和工作上種種異乎常人的困難,才可以練出成果為港爭光。梁育榮獲體院資助,算是相對幸運,可惜月薪比健全者少一截,其他殘疾運動員的景況可想而知。特區政府是時候提高重視程度,設法讓運動員們得到符合奧運精神的平等對待。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