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
2019年被部分媒體稱作「示威之年」,原因是全球多個地方也在同一年內爆發大型反政府示威。然而,隨着新冠肺炎由去年開始肆虐全球,各地的示威發展趨勢不盡相同。
有些國家或地區的政府藉封城令和限聚令等防疫抗疫措施把示威活動鎮壓下來,有些國家或地區的平民自顧不暇,導致所屬國家或地區的示威運動的聲勢大不如前,但亦有些國家或地區因疫情加劇經濟危機而爆發新一波的示威浪潮。南美國家哥倫比亞的情況無疑是屬於後者。
疫情下重徵消費稅抱薪救火
具體而言,哥倫比亞近月爆發新一輪示威的導火線,源於右翼總統杜克(Iván Duque Márquez)在國內百業蕭條期間向平民重徵消費苛稅。咬文嚼字地說,杜克政府並無開徵新的稅項,而是取消原定的稅務優惠,用意在於增加公共財政收入以挽救主權信用評級被降級之虞。
事實上,單是去年,哥倫比亞經濟收縮了6.8%,政府財政赤字上升了3倍,佔去年國內生產總值約8%,而政府目前的整體負債更急升至佔國內生產總值六成。
若哥倫比亞無法降低負債程度,其主權債券甚有可能被國際信評機構降格為「垃圾債券」。問題是,重徵消費稅必然會導致物價飆升,這對三餐不繼的平民來說無疑是苛政猛於虎。
其實,哥倫比亞近年不斷爆發示威,更折射出整個國家的深層次問題長年未有得到改善。儘管哥倫比亞在2000年代初期經歷了不俗的經濟增長,但社會不平等問題仍然嚴重。
《經濟學人》引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估計表示,按目前的進度而言,貧窮階層的後裔要經歷11個世代以後才可賺取到全國平均收入的薪金。目前大約280萬平民陷入每月收入不到38美元的極端貧窮狀況。
人民走上街頭,除了反對政府苛徵重稅外,還要求有更好的薪酬待遇和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在高等教育方面。
此外,在爆發示威前,杜克的民望支持率只有約33%,主因是他無法兌現改善哥倫比亞全國治安的承諾。哥倫比亞黑幫毒梟在國內橫行的問題在杜克管治下有過之而無不及,使不少國民終日活在誠惶誠恐之下。綜合各種因素,使衝着杜克政府而來的民怨一發不可收拾。
警民衝突升級 難有對話基礎
哥倫比亞由4月28日爆發新一輪示威至今,大部分的示威也是和平的,但有小部分演變成暴力衝突,當中以哥倫比亞第三大城市聖地亞哥德卡利的情況最為嚴重。
此外,全國多處出現示威者堵路和罷工的現象。有部分評論認為,哥倫比亞示威抗爭升級至這種程度的主因,跟警方以強硬手段鎮壓示威息息相關。另外,警方滲入示威者當中,以及湧現襲擊示威者的親政府平民武裝組織,也加劇了示威者與政府之間的不信任程度。
另一方面,縱然杜克在全國爆發示威後4天便迅速撤回方案,以及在撤回方案翌日接納時任財政部長阿爾貝托.卡拉斯基.巴雷拉(Alberto Carrasquilla Barrera)請辭,但杜克本人拒絕承認警暴問題猖獗,並譴責示威暴徒受到黑幫的煽動及揚言對付暴力示威絕不手軟。
美國和平研究所區域副主任史蒂夫.黑格(Steve Hege)則駁斥,只有極少量證據證明少量示威跟黑幫有關,反而有更多證據顯示黑幫襲擊阻礙他們運送毒品和人蛇的堵路示威者。但是,黑格同時對當地憤怒和理想幻滅的青年有可能成為武裝和犯罪集團主要招攬對象一事表示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黑格和《經濟學人》不約而同地指出,無限期的堵路令哥倫比亞多處出現糧食、藥物和新冠疫苗供應短缺的問題,農民和運輸業的損失也頗為嚴重。
可是,儘管有不少聲音呼籲重啟對話,但持續的暴力衝突、哥倫比亞警方尾大不掉、示威者對政府信任的程度降至新低等問題,導致政府跟示威者展開有意義的對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外,哥倫比亞示威者過往已多次經歷過掌權者未有履行和談承諾,政府要找到值得示威者相信它的基礎實殊不容易。
示威選舉皆難保證解決問題
政治風險諮詢公司哥倫比亞風險分析(Colombia Risk Analysis)主任沙治.古茲曼(Sergio Guzmán)於上月20日在《外交政策》網頁上發表文章稱,哥倫比亞的政治困局難有破局的方案。一方面,雖然全國罷工委員會(National Strike Committee)知道堵路和延長罷工會傷害國家經濟,但它無力去結束哥倫比亞的街頭抗爭,原因是不少示威者並不承認它具代表性。
此外,全國罷工委員會要求杜克政府解散及重組警隊、印鈔以發放防疫抗疫的補貼、修改國家跟外國的貿易協議,以及承認示威期間對各種警暴惡行的訴求難以得到滿足。
另一方面,古茲曼認為,當初抱薪救火的杜克的政治生涯已告踏入尾聲,他要在明年總統選舉中挽回民望可謂是難若登天,而民望插水的他要在餘下任期推行改革也會遭遇「民無信而不立」的問題。
無論如何,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哥倫比亞長年累月的深層次問題,實非單靠舉辦下屆總統大選便可解決得了。
全國罷工委員會於上月15日已呼籲中止示威活動,其中一個原因是它相信杜克已難於在明年的總統選舉中翻身,言下之意即是抗爭的目標已間接達成。
不過,全國罷工委員會的決定受到部分左翼媒體的猛烈抨擊,例如In Defence of Marxism在上月30日刊登了署名作者為加布里埃爾.加萊亞諾(Gabriel Galeano)的文章,當中有不少篇幅集中批評全國罷工委員會沒有決心透過持續的街頭抗爭為哥倫比亞平民帶來更多的改變,又表示訴諸選舉政治只是走回一條成效存疑的舊路。
可以預期的是,不論訴諸持續的街頭抗爭,還是透過明年選舉終結杜克的任期,哥倫比亞各種深層次問題仍會纏擾着全國上下。對於哥倫比亞平民的處境,只能慨嘆一句「無言問蒼天」。
楊庭輝是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李子維是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公共政策與政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