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0日
中環郵政總局將會隨着中環新海濱三號用地出售而面臨清拆。民間一些建築保育團體一直希望政府能回心轉意,保留這座於1976年落成的現代建築。地政總署態度卻十分強硬,表明郵政總局必須清拆,若投標商於設計方案中保留郵政總局,將不獲考慮。古物諮詢委員會亦表示,暫不處理1970年後落成的建築,因此郵政總局未能獲得評級。
國際對現代建築的關注
以1970年為評級的分界線一直為不少人詬病,認為缺乏理據。年紀輕於50年的建築物是否就沒有保育價值?香港政府的做法與國際間對現代遺產和建築的重視,顯得背道而馳。
在過去二三十年,不少重要的國際文物保護組織都漸漸意識到二十世紀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本文介紹其中三個具代表性的國際組織,以及其對現代建築的保護工作,給讀者作為參考。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是全球其中一個推動保護世界各地文物及古蹟最重要的國際組織,同時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UNESCO WHC)的專業諮詢機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於2000年進行「蒙特利爾行動計劃(MAP20)」,其中一項行動為對各地上世紀的文化遺產進行普查,得到19個成員國的回應。在2005年,理事會正式成立了二十世紀遺產國際科學委員會(ISC20C),希望促進對二十世紀古蹟遺址的界定、保護和呈現。該委員會隨後在2011年制定《二十世紀建築遺產保護辦法的馬德里文件》,成為國際社會對二十世紀遺產認定標準之一。委員會的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到世界各地受威脅的現代文物遺址和建築,作出文物警示評估。2012年當香港政府有意拆除中區政府合署西座,該委員會就曾去信特首,希望港府能重新審視其清拆計劃,委員會並考慮對政府山歷史區域發出「遺產警示」,幸而政府合署西座最終得以保存。
國際現代運動建築遺址協會(Docomomo International)於1988年成立,旨在提高全世界公眾對現代建築運動歷史重要性的認知。該組織在全球有超過71個分會,包括在2012年成立的香港分會,成員主要來自建築教育和專業組織。除了進行關於現代建築的推廣和教育工作外,該會亦關注世界各地有保留價值、但卻受清拆威脅的「瀕危建築遺產」。在過去十年,該協會及其香港分會就曾支持保留半山佑寧堂(現已拆卸)、皇都戲院和郵政總局三座「瀕危建築遺產」。
蓋蒂保護研究所是洛杉磯蓋蒂中心屬下的一個機構,一直致力保護藝術、建築和文化遺蹟。研究所自2012年開始進行一項長期及國際性的「保護現代建築計劃(CMAI)」,尤其對現代建築保育案例和技術方面作出深入探討,亦出版了一系列關於保護現代建築的刊物和作業手冊,為從事文物保育的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源。在2014至2020年間,該研究所推行「保持現代(Keeping it Modern)」計劃,撥款資助保育77幢標誌性的二十世紀建築。受資助的建築物遍布世界各地,包括著名的悉尼歌劇院、包浩斯設計學校、東京國立代代木競技場等。
肯定現代建築保育價值
該計劃的第一批資助項目當中,包括了台中市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這座教堂由陳其寬和貝聿銘設計,於1963年落成,於1999年已獲台灣評定為「國定古蹟」,即其只有短短36年歷史便獲得到古蹟資格。
除了台中市路義思教堂這個例子外,在世界各地,不少現代建築的歷史和保育價值都獲得肯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至今已將數十個現代建築項目,納入其「世界遺產」名錄,當中包括建築師高迪的7個建築、科比意的17個建築,以及萊特的8個建築作品。中國自1964年起公布了8批共5000多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屬於「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類別的就佔了900多項,可見其對現代文化遺產愈來愈重視。
二十世紀是人類文明進展的一個重要里程,隨着工業革命後科技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模式有重大改變,建築設計亦完全脫離古典形式,蛻變成現代建築。國際文物保護組織以及不少國家和地方政府已經察覺到現代建築的重要性和保育需要,香港是時候改變了。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
文章只代表個人意見,不代表香港建築師學會立場。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勝之無癮 |
上一篇: | 建黨日非七一 是八二或八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