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5月20日

劉健宇

香港高校設國安教育易做難精

近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優配學額」計劃向8間政府資助大學發函,要求大學將《憲法》、《基本法》與《港區國安法》教育列為必修。教育局回覆媒體查詢指出,根據《港區國安法》第10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學校」的定義包括大學,故局方此舉乃依法辦事。現時,香港共有22間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當中包括8間政府資助大學(即「八大」)及其他私立大學、自資院校;至於開辦全日制副學位課程的院校,則有約10多間。局方通過直接與間接的方法,將可促使高校落實國安教育。

高等院校沒不做國安教育本錢

教育局自2012年通過教資會實施「優配學額」計劃,要求資助大學每3年「回撥」4%至6%學額,再呈交「學術發展建議書」競逐學額及資源,以回應社會需求。就2022至2025年度的3年期「優配學額」計劃,教資會向八大發出的「啟動籌劃信件」(Start Letter),列出政府要求的「宏觀規劃指標」。在「全人教育」一項,近日的信件要求八大須將國安教育等列為必修;惟並未就課時、教學內容提出具體建議。一般而言,大學為了「競逐」公共資源,也會盡量符合教資會要求,可見國安教育將成為八大的必修內容。

自資院校方面,雖然教育局並未有機制直接要求其列國安教育為必須,但香港所有自資院校均須依香港法例第320章《專上學院條例》註冊,其包括學位、副學位程度正內的課程,則須由教育局監督的「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若自資院校希望升格為私立大學,最終一步須獲行政會議通過,更莫講自資院校依賴商業機構、社會人士捐獻。一所與政府關係不良的高校,恐怕難以生存。由上可見,香港各高校落實國安教育,只是時間問題,不同高校更可能爭相準備詳盡的「投名狀」。

內地高校受指示增國安通識課

另一方面,國家教育部於2020年公布《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下稱《綱要》),提出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國安教育更須「進課程、進教材、進校園」。大學須設立國安教育公共基礎課,且不少於32課時。《綱要》提出「大學階段,重點圍繞理解中華民族命運與國家關係,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學生系統掌握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實質和精神實質,理解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體系,樹立國家安全底線思維,將國家安全意識轉化為自覺行動,強化責任擔當。」

現時國內一些高校已開設有三學分的選修科「國家安全概論」,但由於全國國安教育也是剛剛起步,內地高校也面臨師資不足與教學法不善。有見及此,位於北京、直屬於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簡稱「國關」)早於2019年5月成立國家安全教育學院,並設立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宣講團」。該宣講團下設「國家安全專業特色培訓講師團」及「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師生宣講團」,過去已向不少政府,公營、商業等機構,及學校的師生、家長宣講。「國關」同時製作了全國首個國家安全教育網絡精品課《解碼國家安全》,並開發線上《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小型線上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國關」亦編寫《國家安全教育》系列教材讀本(大中小學版),並由人民出版社付梓,成為國內首套適合不同學習階段的國安教育教材。「國關」另亦開始編寫31本國安的專業與普及教材。

本地生畢業要求或增國安測試

推動全國高校開設國安教育已成為國家政策,在「港澳不例外」的新常態下,香港既面臨國安教育的師資與課程經驗不足,更須管理社會與學生的期望。可以預見,高校開設國安教育將會雷厲風行,假如學生高調抵制或會引來紀律處分。然而,本地講師也未必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學生恐怕亦會消極抵制,屆時師資與課程可能聘請來自內地的講者,再制訂適合本地的教育內容。

此外,不少本地高校將一些要求納入畢業條件,例如修讀若干學分的通識課、在認可的英語及普通話水平測試考獲指定成績──由此推測,高校應會設立必修的國安教育活動,甚至學分科目。若果政府要求衡量學習成效的話,或許會參考現時由公務員事務局主辦的「《基本法》知識測試」,推出「《港區國安法》知識測試」,要求本地學生需要取得一定成績才可畢業。

自2019年以來的社會事件落幕後,不少大學與所屬學生會的矛盾日熾,特別是中大與港大不約而同動用行政手段,包括停止代收會費、收回其管理的校內設施等,以祈減低學生會對校方的影響。設立國安教育活動或課程並不難,但要不流於「行禮如儀」,則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推動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學生普遍抗拒這些枯燥、口號式的課題,若果不是畢業條件之一,恐怕更不會理會。可以預見,最終國安教育大概會以局方最喜愛的「參與人數」衡量成效。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