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5月11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復甦邁向復元 禍福同步齊至

一、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兩句據說出自北宋名相呂蒙正(公元九四六至一○一一年)所撰《破窯賦》的名句,由於飽含哲理,千餘年來廣泛流傳,早已深入民心、婦孺皆知,成為我國「傳統智慧(Conventional Wisdom)」不可或缺的部分。對於前句,生活於亞熱帶的港人,有切身體會,不由你不信;後句反映的是呂氏先潦倒後富貴的經歷,有天地循環人應坦然面對坎坷與坦途、進而得出「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的喻世哲理,這種境遇。在自由法治國度,雖然時有所見,卻非必然。筆者並非「無端端」提出此事,是有感而發,而且一如題示,是「禍福」幾乎同時而至!

二月下旬,筆者味覺失調,食慾不振,身體突感疲困乏力,行之二三十年的「晨運」固然要中斷,筆「重」千鈞令寫稿頓有困難。這種體能大倒退的變化,期初不以為異,雖然無法「行」之,惟稿照寫——一項本來兩三小時內完工的「日常」,現在要花一倍又一倍的時間,惟寫了這麼多年,爬格子已有慣性,因此仍「勉力」為之。可是,到了三月中旬,在一兩天之間,體重(特別是四肢)驟削不止十磅,內子色變,後知後覺的筆者才知大不妙,往求醫,例行驗測發現「炎指數」嚴重超標,見識多廣的王春波醫生,先從筆者年前兩次大手術或有不良後遺進行揣摸,遂有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求治的建議……。

筆者在威院一住十三天,時間所以這麼長,皆因經過多位專科醫生詳細審視,查不出病灶何在,年前的手術「完好」,絕無問題,群醫的試測檢驗,都無所見,筆者卻成為「乾」血殭屍(這句不合邏輯之話是筆者的切身感受;手捧孟婆湯在奈河〔何〕橋前徘徊的筆者,此刻竟還想到一項群醫尚未發現的新病毒「納米塑膠微粒」〔Nanoplastic〕;專攻海床為沉積塑膠物料污染成為大氣暖化源頭的環保專家,認為覆蓋於沙灘和已成為海床一部分的塑膠衍變而成「超微粒」的有毒化學物質,會於人不知之間滲透毛孔鑽入人體肌膚甚至進入大腦血管……。醫家若有此新發現,感覺已無血可抽的筆者肯定會更折騰!筆者因此「秘而不宣」,免去再受「皮肉之苦」),加上前期醫生禁食,後期食不下嚥,雖用「吊鹽水」維生,但肢體(先是雙腿、繼之兩臂)的疲憊,令筆者想到這便是「油盡燈枯」的寫照!

威院醫生以「排除法」(Process of Elimination)尋找發炎源頭,並無所見,劉潤皇教授遂決定轉介黃煒燊教授跟進。劉教授的決定正確無誤,以內科專家很快找出「苗頭」,遂讓筆者回家並獲得瑪麗醫院的劉澤星教授「受理」,自此病情進入坦途,在「正確方向的道路上有序前行」,日有起色、復康可望可即,說病體已復甦向復元進發,似不為過。

二、

近年連場大病,可說是大禍臨頭,可是,與「禍」同至的是「福」。約兩年前入威院動兩次手術,住院一共超過半月,期間內子和子女「三班制」在病房相陪,出院時天天見面的醫護人員對筆者說「乜你屋企人咁惜你嘅!」筆者確有「禍福」雙至之感。此次疫情肆虐,非病人不得進出醫院,但小兒自「困」於筆者病榻旁侍候,十三晝夜、全程無休,他在本港和海外均有一點小生意,疫情之下,麻煩尤多,在此「困難時期」為照顧老父丟下工作,筆者為此深感不安,惟更令筆者「內疚」之餘又感有個溫馨家庭之可貴的是,媳婦毫無怨氣地獨力照顧三個思想絕對自由奔放、行動極度調皮搗蛋(過分活潑!?)的孫兒!

令筆者意想不到的是,家中三個文科生,一在病榻之旁二於家裏,竟然以網絡視頻「裏應外合」,對病情的研判以至對藥性的理解,都達能夠和醫生們以術語溝通的程度(筆者則一竅不通,至今仍不知服用藥物的藥性),小女尤其活躍,「四出奔走」,不然筆者一出威院便能成為大忙人劉澤星教授的「病人」(病人加括號,是因筆者未曾與醫生友人說起,至今不知本地醫生視來「求治」者為病人〔Patient,源自拉丁動詞Patientem〔to suffering〕或顧客〔client,要求「物有所值」的人客〕)。不得不提的是,內子現在已成為筆者心目中的業餘藥劑師兼「非典」營養師(典型的莫不仙風道骨)!

筆者住院半月,多位好友天天上門探望內子,問病情、送暖意……,筆者說「禍福」同至,絕非誇張之詞。

三、

作為職業稿匠,配合「實際情況」,臥床時胡思亂想,仍有所得。經過近二十天的不食人間煙火,雖然注入大量「營養素」,但疲憊的肢體起碼令筆者二度有生無可戀的衝動,這讓筆者想起古人行之有效的辟榖養生大法,但時代進步令物質生活大大改善,此「古法」已不適用於現代社會!古人斷糧「辟穀食氣」,確能達「神明而壽」即祛病、養身、延年益壽的「修身之道」,《呂思勉讀史札記》(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減食致壽〉,記勤勞寡嗜欲的梁武帝(464-549)「敕責」近臣賀琛(481-540):「朕三更出現事,隨事多少;事少或中前得竟,或事多至日昃方得食。日常一食,若晝若夜,無有定時……。若要腹過十圍,今之瘦削,裁二尺餘……。」梁武帝享年八十五(「敵人」攻城被困於城頭,一日不得食〔餓了一整天〕而亡)足顯「日常一食」(一日一餐)有瘦身強體之效。但今人學之,恐難有成,因為生於科學昌明之世,吃即食食物、形形色色調味品及服用「西藥」,人類體內難免積存大量「生化武器」,在這種物質條件下減食辟穀,有效機率肯定遠遜古人。筆者深受其苦,有所感記數百字,供參考。

還有一事可為讀者告。筆者二度感到氣若遊絲,以為生命已到盡頭,服藥後稍為清醒,不免對離世有諸多「感想」。塞爾維亞裔美籍哲學家納格爾(Thomas Nagel)說死亡令死者「一鋪清袋」(great deprivation),與我國古諺「人死萬事空」同;筆者是未知論者(Agnostic),因此不同意納格爾認為人往生去了一個「更快樂的夢境」(Happier realm),死亡只是「人生插曲」(「中場休息」)。筆者不作此想,惟回顧此生,並無遺憾,筆者肯定死後,世事如常(且為內子設想了一個讓她安好活下去但被她婉拒的「安排」),兒孫上進,必有收成;而少了一個筆者,友人仍如舊貫,行山飲茶、周遊列國,其樂融融。筆者早是「八十後」,想到此處,夫復何求。住院期間,筆者有「禍福」雙至之感,並非固作達觀之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