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4月30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莫測、不同、不一

回顧一下過去對於社會文化的探討。筆者把社會文化分為七個層次:語言與文物、禮儀與慶節、英雄與隱喻、行為準則、共同價值、基本假設、思維方式。過去八周談到競爭,是在共同價值的範圍內,借用Geert Hofstede(霍氏)有關工作的價值討論的四個方面──權威、公私、陰陽、變幻──競爭屬於陰陽方面的一個點。這裏討論變幻。

霍氏的第四方面,原文是uncertainty avoidance,意指人們對「莫測」的態度,是否希望避開?霍氏在這一章的標題是:「不同的,總是危險的」(What is different is dangerous)。裏面牽涉到的,包括人們對莫測、不同、不一的態度。

「莫測」,是人們對於異於一貫的、預料之外的事情,是處之泰然?還是覺得難以理解?「不同」,是指人們對於有異於自己的看法,是處之泰然?還是抗拒?「不一」,是人們對於問題的答案、解決的方案,假如沒有唯一的標準,是處之泰然?還是覺得難以接受?

「莫測」,靜心想一想,是必然的。人類的生活,總有意想不到的,習慣中沒有的事情。有人類學家認為,科技、法律、宗教,是人類面對「莫測」的主要出路。

科技,是為了避開和減輕自然界帶來的「莫測」。農業的灌溉、除蟲、施肥;人類的住房、雨傘、堤壩;現代的醫療、通訊、交通;都是想把原來會出現的「莫測」,減到最少。

香港人有時候不開自己的汽車,而乘地鐵,是一個最常見的例子。

法律,是希望把人類「莫測」的行為,減到最少。前文提到社會的行為規範,法律是把行為規範的最起碼,變成標準,然後人們知道什麼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宗教,按人類學家的分析,是把人類「莫測」的未來,交託給超自然的力量;或者接受難以逆料的「莫測」,或者以可測的來生換取今生對「莫測」的忍受。

面對莫測 文化各異

但是,科技、法律、宗教,在不同的文化裏面,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闡釋。同樣的科技、法律、宗教,在不同的社會,人們會有不同的態度。這是因為「莫測」, 是一種主觀的感受。這就是霍氏所指的社會文化差異。

「不同」,更加是主觀的感受。「不同」,也是人類社會的常態,但是對待「不同」,卻可以有相反的態度。「不同」,也可以理解為「差異」。在有些文化,覺得有差異就是一種危機,因此希望消滅差異。如何消滅,可以是通過領導的拍板,也可以通過討論而達到共識,最後都是要大家看法一致。霍氏在他的討論裏面,就以法國代表前者,瑞典代表後者。

在另一些文化,覺得「差異」是無法消滅的,即使是行政上達到結論,還是可以發出我不同的聲音,發洩我不滿的情緒。霍氏以拉丁系的國家作為此類的典型。

以霍氏的分析,這類文化的社會,以另類文化的人來看,也許覺得社會充滿不安,但是另一方面由於有充分的機會宣洩,因此憂鬱和煩惱比較少,甚至自殺率也比較低。雖然都有數據支持,但是也許需要更多的研究。

對於「不一」,就是要不要追求劃一的標準,又或者是否認為會有劃一的標準。霍氏拿德國與英國做比較。他認為,德國人無論行事、上課、生活,都比較講究有一個肯定的標準;這個標準以外,都是不對的,或者是不應該的。

墨守成規 應付莫測?

英國人則覺得凡事都有許多可行的途徑與方法,講究靈活、通融,也可以說是可以想出許多「蠱惑」招數。筆者不敢就此為英國人或者德國人定性,但是這兩種對待「不一」的態度,是常見的。姑且就霍氏的觀察,英國人會覺得德國人「古板」, 德國人會覺得英國人「滑頭」。

筆者與德國人的交往不多,但是與日本機構合作,常常會遇到因為手續或者程序的無法變動,而讓事情難辦。

在國際項目中尤其容易出現。外人看來是不夠靈活,但卻是日本維持社會運作的基本信念。規矩是鐵的,不容隨意更改。程序比結果更重要,這也是霍氏對德國人的觀察。的確,在日本與德國,人們過馬路是絕對守紀的,即使是只有三米寬的窄路,紅燈就是紅燈。

筆者對於霍氏的觀察,不敢絕對認同。他的分析很精采,但是還不敢認為這是社會文化的差別。也就是說,在同一個社會裏面,也許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群組,對於「莫測」、「不同」、「不一」,就會有不同的態度。

這一方面是由於人口的組成變化很大,大量的移民,對當地的文化,衝擊很大。另一方面是社會本身在變化,本來是作為「循規蹈矩」的美德,也許會被看成是「墨守成規」。

這也許是因為筆者身處香港,深受香港文化的浸染,因此觀察此類文化帶有偏見。事實上,霍氏的數據表示,香港是屬於最容納「莫測」 的社會之一,在74個社會中,香港列第五。

上面的分析,筆者盡量沒有加進價值觀的判斷。下面容許筆者放下觀察者的身份,按照筆者本身的價值觀,則霍氏的分析,也許給了我們一個關於「莫測、不同、不一」的光譜。而在社會的新常態下,擁抱莫測、歡迎不同、接受不一,也許正是我們教育下一代的一個方向。

擁抱「莫測」,是因為我們已經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世界會走向哪裏。新常態,不是在出現,而是不斷出現。有機構把新常態改成Next Normal,就是預計情況會不斷變化。

假如我們抱着我們一貫的期望,一成不變,就會覺得處處碰壁,寸步難行。但是假如認定情況會不斷更新,毫不放棄地不斷認識新情況,不斷尋找新機會,才會不斷創出新窗口。

擁抱莫測 歡迎不同

但這絕對不等於是要我們隨波逐流,放棄是非觀,拋棄自己的價值觀。新常態,是社會演化的一個動態過程,如何在動態之中尋找恒常的價值,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

歡迎「不同」,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社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是香港這個社會的基本常態。除非香港不再是一個自由市場的經濟體,香港的經濟模式,決定了香港的意識形態與社會文化,也就是找出在不同利益、不同價值、不同思維的多元社會中,尋找共存的出路。

最近的社會動盪,人們被迫在政治漩渦中生活,破壞了這種共存的形態。如何建造新形勢下的共存形態,是香港社會共同努力的使命。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下一代,學會「和而不同」,樂於生活在多元的文化之中,也是教育的新使命。

接受「不一」,是上面「歡迎不同」,「擁抱莫測」的前提。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也是一個崇尚靈活的社會;靈活,是因為每辦一件事,都會有另類的辦法;任何困難,都會有另類的解決方案……有時候,也可以同時有多個並行的方案。香港的學校,沒有限定的單一發展模式,各自精采,才有今天國際羨慕的學生成就。

接受「不一」,就要教育學生不要等待標準答案,不要把自己的未來單一地綑綁在學業成績上面,不要逼他們過早決定自己的志趣;要他們知道,前面有許許多多的路等他們去走;要他們準備多元多變的前途,才能面對變幻莫測的未來。但這,並不等於就不要他們一個時期專注一種學習。

上面,只能說是霍氏的「避免莫測」的文化維度,給了筆者一個聯想的空間,但是也有點偏離了比較社會文化的原旨。

下周,將進入探討下一個文化層次──基本假設。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