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4月13日

社評 社評

「疫苗氣泡」技術問題宜斟酌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近日出現緩和跡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第四波疫情明顯受控,得到階段性成果,市民期望逐步回復正常生活,政府抗疫措施將以「疫苗氣泡」為基礎,包括有序回復常態、避免一刀切防疫手段、全民參與檢測及接種疫苗等等。

所謂「疫苗氣泡」,意思是把接種疫苗與調整社交距離措施掛鈎,分兩階段放寬限制。以食肆為例,當所有員工已打第一劑疫苗,每枱人數可從四人增至六人,堂食時間從晚上十時延至十二時。食肆亦可劃出特定範圍(Clean Zone),條件是所有員工完成疫苗接種(即接種兩劑疫苗和十四天後讓抗體產生),而顧客已注射第一劑疫苗,每枱人數可增至八人,宴會一百人,營業延長至凌晨二時。若食肆願意把特定範圍的要求定為所有顧客已接種兩劑疫苗,便可放寬至每枱十二人。惟市民進入食肆不再接受「寫紙仔」登記資料,只容許使用手機「安心出行」程式。新措施最快四月二十九日實行。

此外,現時仍須關閉的六類處所,酒吧、卡拉OK、夜總會、夜店、麻雀館及派對房間,也會以「疫苗氣泡」為基礎,分兩階段復業。以酒吧為例,第一階段若所有員工和客人已打首劑疫苗,可有限度恢復營業;第二階段若所有員工和客人都完成兩劑接種,營業限制進一步放寬,相關措施預料八個星期後推出。

鑑於上述六類處所關閉時間較長,生意損失較大,所以林鄭決定動用四億元第四期防疫抗疫基金的應急款項,為業界提供補貼。

林鄭政府的動機不難理解,一來為了提高疫苗接種率,好讓香港及早達致群體免疫水平,否則整個社會無法回復正常狀態;二來也為食肆及相關受限處所提供有利營商或早日復業的途徑。如此大方向絕對正確,然而「疫苗氣泡」落實起來始終存在着不少技術問題,政府最好詳加斟酌提供因應辦法。

把接種疫苗與調整社交距離措施掛鈎,必然衍生一個疑問: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接種疫苗的人士怎麼辦?現在不能接種疫苗的人士主要是兩大類,其一是個人體質不適合者,譬如患病或過敏,其二是十六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市民。這兩類人士無法受惠於調整社交距離措施,恐怕造成不公平的觀感。

此外,調整社交距離措施的條件之一是不再接受「寫紙仔」登記資料,只容許使用「安心出行」。林鄭解釋,有市民「寫紙仔」提供不正確資訊,「有啲食肆反映畀我哋聽,愈來愈難執行,嗰啲人係亂填。」若說手寫資料有機會亂填,那麼食肆監察顧客有沒有接種疫苗,又是否存在着技術困難呢?假設顧客一行四人,其中兩人願意出示「針卡」證明自己接種過疫苗,另外兩人不願出示或沒有攜帶在身,食肆應該如何是好?

關於放寬出入境限制,來自低風險地區包括新加坡、澳洲及紐西蘭的抵港人士,如已完成疫苗接種,強制檢疫期可由現時的十四天減至七天或更少。中度風險地區的抵港人士,完成疫苗接種後強制檢疫期可由現時的二十一天減至十四天或更少。已完成接種的本港居民,可參加由特區政府與海外政府磋商設立的「旅遊氣泡」或經外國政府主動提供予旅客的減免檢疫期,方便旅行公幹。

政府亦計劃放寬來往香港及內地的管制措施,包括在月底擴展「回港易」的適用範圍,讓廣東省以外地方的港人,同樣可以免檢疫回港。林鄭月娥又宣稱,將在五月中推出「來港易」計劃,讓內地人士免檢疫來港,屆時不會特別要求相關人士先接種疫苗。特首聲言,這項決定是基於科學基礎,內地感染率非常低,除了輸入個案,或者間中有省市出現零星病例,基本上已經「清零」。

內地人士來港毋須接種疫苗,相信有可能引起爭議。換個角度思考,沒有接種疫苗的內地人士來港之後,返回內地應該怎樣處理?應該在香港注射疫苗才准出境嗎?這尚有待兩地政府釐清細節,以使大眾安心。

總的來說,鼓勵市民打疫苗是對的,只是具體操作上仍有改善空間,如果能夠提供更強的誘因,例如更積極和加快與港人熱門旅遊地的政府洽商,讓市民可憑疫苗接種證明前往旅行,當有望事半功倍。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