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
日前,全國人大審議通過關於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決定》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和附件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隨着「修法」工作的有序推進,這種被喻為「微創手術」的改革,將會把「愛國者治港」落到實處,令「港獨」分子沒有機會進入政權機關。
全國兩會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已經多次在相關研討會、座談會上指出:「愛國者治港」並非意味着今後要搞「清一色」,恰恰相反,立法會席位由70席增至90席,選委會由1200人增至1500人、界別由4個增至5個,更具民意代表性,更體現均衡參與,更兼顧了社會各界別、各階層、各方面的利益。新選舉制度並沒有向「忠誠的反對派」關上大門。
那麼,在新選舉制度下,如何當好「忠誠的反對派」呢?
恪守底線原則
「忠誠的反對派」這個概念源於西方,其意是:一個人可以反對政府或者當權者的行為,但是不反對此政治體系下的載有此社會最基本價值觀的憲法等。據此分析,香港攬炒派議員反「一國兩制」原則,反憲法和《基本法》構成的憲制秩序,顯然已逾越底線,不屬於「忠誠的反對派」。
在新的選舉制度下,當好「忠誠的反對派」就絕對不能逾越底線。事實上,恪守底線原則,也是反對派議員的安身立命之本。不妨梳理一下其中的邏輯關係。第一,香港特別行政區之所以能夠設立,是1982年12月4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簡稱「八二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第二,根據憲法的這一規定,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訂明了香港的政治制度,特區行政、立法、司法機構才得以產生。第三,因為香港成立了立法會,才有了立法會議員的席位。
如果立法會議員公然反對憲法和《基本法》、挑戰「一國兩制」原則,豈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荒謬之極!因此,作為「忠誠的反對派」,必須忠誠於憲法和《基本法》,在不逾越這個底線的前提下行使反對的權利。
體現專業精神
立法會反對派名聲一直不好,被人譏諷為「只會破壞,不會建設」、「只會把事情搞死,不會把事情搞好」。特別是2014年以來,反對派極端化、情緒化非常嚴重,政府提交的有些議案明明不具有政治色彩,是純經濟民生的事項,也會被貼上政治標籤,曲意解讀,久拖不決。為了阻擊政府而騎劫民眾利益的做法,愈來愈引起人們的反感。
在新的選舉制度下,作為「忠誠的反對派」,不能再「吃政治飯」,而要「吃專業飯」。事實上,無論是政府或議員提交的議案,沒有一個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每一位議員都用心發現問題、指出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對辦好香港的事有百益而無一害,市民最終會從中受益。而議員要能精準地找到問題,須有專業精神和職業素養,誇誇其談是無法令人信服的。
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議員參政議政也是如此;要在立法會大堂上提出有價值的意見,需要平常做很多「功課」。由此觀之,當好「忠誠的反對派」並非易事,要有深厚的底蘊、務實的作風、敏銳的眼光和嚴謹的專業精神。
關心基層民眾
這些年來,香港社會的積怨頗多,主要是許多民生難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房價畸高,導致年輕人置業難;社會階層固化,導致年輕人向上流動困難;生活成本升高,導致年輕人就業難、創業難。同時,扶貧、安老等領域的難題不少。上屆政府首次公布貧窮線時,處於貧窮線以下的人口逾百萬,經過幾年扶貧幫困,貧窮人口雖有減少,但導致貧窮的根本問題並沒有解決。貧富差距拉大且形成階層固化,基層民眾的生活品質在下降,看不到任何希望。
立法會議員被稱為「代議士」,為民代言首先要弄清楚民眾在想什麼、盼什麼?以往的反對派議員不乏精英人士,但有些人對基層民眾的基本需求不太關心,樂於「唱高調」,疏於「接地氣」。要當好「忠誠的反對派」,「情懷」二字不可缺,平時應多到社區走一走,與市民多話「柴米油鹽」,自己的心與基層民眾的心同頻跳動,「反對」才有理由和底氣,「反對」才能得到理解和認可,這樣的反對派才有立足之地。
放眼長遠發展
以往,某些反對派議員的做法顯得「小家子氣」或「小孩子氣」,令人詬病。比如,由於全民普檢篩查出來的病毒攜帶者不多,就稱「普檢是勞民傷財」;又比如,在涉及與內地合作的議題上,總是擔心香港吃虧,而提出種種不能令人信服的理由。
當「忠誠的反對派」,需要超越黨派利益的局限,登高望遠,從香港長遠發展的高度,從香港整體利益的角度,來審議具體的某個議案。做到這一點也非易事,至少需要看到三個趨勢。其一,應看到世界在變、中國在變的趨勢,這種變化呈現出「東升西降」的態勢,西方發達國家在衰落,新興市場國家在崛起。其二,應看到香港人心思安的趨勢,經歷了動亂和疫情之後,香港經不起再折騰,「搵食」最緊要,安居樂業才是最大的人權。其三,應看到科技創新加快的趨勢,5G等新技術深刻改變着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香港的創科已經落後到與其城市地位不匹配的地步。要看到大趨勢,才能行使反對的權力。
在香港,只要能恪守底線原則,能忠實為民代言,作「忠誠的反對派」,永遠會有施展才華的空間。對此,我們應有信心和期待。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樂意退休 |
上一篇: | 吳秋北突叫高價 商界憂現左傾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