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1日

陳夢妮 葉兆輝

世紀人口挑戰大 內地變富不變老?

內地生育政策一直是媒體和學術界討論的熱點。1979年開始實行的「一孩政策」到2014年的「單獨二胎」(即夫婦一方為獨生子女,可生育二胎), 再到2016年的「全面二孩」政策,這些政策變動反映了中國40年來的人口趨勢和挑戰。

愈發達國家老齡化程度愈高

「一孩政策」的推出是為了控制內地人口的快速增長,「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的實行是希望緩解人口快速老化的問題。如【圖1】,內地出生人口在「一孩政策」推出後的8年裏(1979至1987)仍呈上升趨勢,1987年的出生人數達到2550萬左右。此後,每年出生人數持續下降。在2003至2011期間,出生人數僅維持在1600萬左右,較1987年減少了近1000萬。

隨着出生人數下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逐漸成為焦點。2014年,內地開始推出「單獨二胎」,出生人數由2013年的1644萬增至2014年的1691萬,增幅不大。及至2016年,內地進一步實行「全面二孩」,但其效果也只是曇花一現;出生人數由2015年的1659萬增加到1790萬,之後便開始出現大幅下跌。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僅1003萬左右。這一數字雖是不完全統計,但預計總出生人數會比2019年更低。「全面二孩」政策能否力挽狂瀾、解決當下內地的低生育和人口老化問題;就目前的生育趨勢而言,答案並不樂觀。那麼,內地是否將出現「未富先老」的問題(growing old before growing rich)?

我們對內地31個省份的生育率、老年撫養比以及人均GDP進行了相關性分析,並與全球趨勢作出對比。【圖2】和【圖3】顯示,全球各國在2000年和2010年呈現兩個趨勢。一是生育率愈低,老年撫養比愈高,兩者負相關。這意味着生育率愈低的國家,老齡化程度愈嚴重。二是老年撫養比愈高,人均GDP也愈高,兩者正相關。這反映愈發達的國家往往老齡化程度愈高。

反觀內地,在2000年各省的趨勢與全球一致, 但2010年的趨勢非常獨特。2010年,內地各省的生育率和老齡撫養比之間呈正相關,儘管相關系數不大;而各省的老齡撫養比與人均GDP幾乎不存在相關性。這顯示在2010年生育率愈高的省份,其老齡化程度也愈高;愈發達的省份,其老齡化程度卻不一定愈嚴重。這些結果表明內地發展已呈現出「變富未必伴隨着變老」(growing rich without growing old)的現象。

人口流動擴大沿海內陸差距

那麼為什麼內地一些地區「變富而不變老」?我們對內地各省老年撫養比在2000至2010年的變動進行了拆解分析, 主要是量化人口遷移、死亡率、人口慣性及老年人口增長這四個因素的影響。我們發現上海、天津、北京和浙江這四個省市在2000至2010期間老年撫養比不升反降,尤其是上海下降了17%。

雖然這4個地區的老年人口增長率較高,但大規模年輕人口流入完全抵消了這一影響。在上海,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僅人口流入就能使其老年撫養比下降32%左右。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中西部地區老年撫養比在這10年裏面大幅上升。這不僅由於其老年人口增長較快,大規模的年輕人口流出更加重了當地的人口老化。

例如貴州省老年撫養比在2000至2010年上升了41.2%。如果不考慮其他三個因素,僅人口流出這一因素就使該省的老年撫養比上升16%。大量人口從中西部較不發達地區流向沿海較發達省市,使得沿海地區不僅享受經濟高速發展,更使其人口結構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都受到了負面影響。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擴大了內地各地區之間發展的差距。

各省市之間的人口流動雖然能夠使某些地區高速發展,卻不能改變中國低生育和人口老化的現實。這些人口問題所帶來的挑戰很可能降低整個經濟發展的速度。筆者在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發表的論文裏,就考察了人口結構對內地經濟的影響。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開始轉變為「人口負擔」。如果內地的生育率沒有顯著提高,預計在未來30年裏15歲至64歲的人口比重,將會由目前的70%降至60%左右。如果要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裏實現經濟增速持續保持7%(「保七」)的目標,只有在勞動者的生產力方面下工夫。

我們估計如果「保七」到2045年,那麼2045年勞動生產力需要一直提高到2015年的9倍左右。如果「保五」到2045年,生產力需要提高到2015年的5.2倍左右。如果維持經濟增速在3%的話,那麼2045年的生產力需達到目前的3倍左右。雖然內地的自動化實踐速度驚人,但相信要維持GDP高度增長,難度十分之高。

必須藉科技創新提高生產力

出生人數持續下降,結婚人數減少,離婚人數增加,家庭少子化已是大勢所趨,整體老人撫養率必定不斷增加,並且速度加快。受當下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處於低迷時期。雖然內地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但其經濟依然遭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內地能否持續維持高速經濟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倘若當下的人口趨勢持續,年輕人口數量的減少則需要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生產力來「以質補量」,同時內地也可能需做好經濟發展減緩的準備。在面對人口發展急劇的轉變的年代,實在需要創新和政策配合,才可以有效回應這個世紀挑戰 。

陳夢妮是德國科隆大學及比利時魯汶大學研究員;葉兆輝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

Chen, M., Kwok, C., Shan, H., & Yip, P. (2018). Decomposing and Predicting China's GDP Growt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44(1), 143-157.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