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25日

丁望 思維漫步

倒江青大功臣 華國鋒冥壽100

紀念華國鋒(1921-2008)冥壽百年座談會,於20日在北京舉行。華是毛之後的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均1976-1980在任);他與葉劍英(1897-1986)、汪東興(1916-2015)聯手,於1976年10月6日推倒江青集團。

官說兩維護 民思文革苦

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主持座談會並發表講話,稱華在重要關頭提出「解決四人幫問題」,與葉「採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四人幫」。四人幫即江集團:毛妻江青和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為毛提升的接班群核心人物。

值此毛文革(1966-1976)爆發55年、江集團倒台45年,由華冥壽百年引發民間的議論,是反思毛文革和江集團的法西斯主義肆虐。

胡耀邦史料信息網和中國選舉與治理網,發表紀念文章,着墨於極左折騰和汲取毛文革的「歷史教訓」。

官方主辦紀念活動,只是慣例(凡列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有百年冥壽紀念),並不意味「鼓勵」反思毛文革或「反左」。

幾個在座談會發言的高官,特別強調配合當前的「講政治」,呼籲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做到「兩個維護」(一維護權要在黨中央、全黨的核心地位,二維護集中和統一),與核心「保持高度一致」,「忠誠是第一位的要求」;山西省常務副省長發言,則稱頌當今的「親切關懷、英明領導」(人民日報2月21日第7版)。

華國鋒原是湖南地方幹部,曾在毛故鄉任湘潭地委副書記、書記,湖南省副省長、湖南省革委會副主任、湖南省委第一書記。

1971年林彪事件前,華被毛調到國務院任業務組副組長,相當於副總理。

1973年8月,中共召開十屆一中全會,華成為政治局委員。

1975年初,華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公安部部長,控「刀把子」。

1976年2月周恩來病故後,毛提名華當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代理總理,確定為第一接班人。

兩大集團間 華第三勢力

1949年毛接收華中、華南,從華北、西北等地派遣大量幹部南下,華自山西南調湖南任職21年,歷任縣、地、省官職,地方的歷練甚強。

他熱心推行毛的農業政策,諸如公社化和「學大寨」。1959年廬山會議清算講真話的彭德懷、黃克誠後,他響應毛的「反右傾」,刊文批判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頗獲毛好感,為後來的升遷積聚了政治資源。

林彪事件後,毛文革政治鬥爭的主力,是老幹部(含老軍人)集團與江集團。前者以在職的周、葉、李先念及1973年後復出的鄧小平為主。

在兩大集團之間,有華和紀登奎、吳德、陳錫聯、大寨農民陳永貴等,都是毛文革期獲提拔者,但不像江集團那樣處於核心;在中央階層則基礎較薄弱,這是與老幹部集團的差異。

推倒江集團是風險極高的政治博弈,華與葉結盟促成博弈之勝,極富傳奇性;華主導倒江,更令西方觀察家意外。

華與汪東興(中央辦公廳主任、警衞團政委)、吳德(自吉林調入北京的市委書記、北京衞戍區第一政委)、紀登奎(自河南調入國務院,兼任北京軍區第一政委)等,大都參與倒江行動(或事先知情),這是十分奇特的政治鬥爭。

1970年代末,我寫《華國鋒評傳》一書(《明報月刊》1982年出版),提出「第三勢力」的概念,把華等「中間人物」稱為「第三勢力」。此書先譯為英、日文,由英國、加拿大和日本的出版社出版。出版後,關於「第三勢力」的概念,曾引起討論。

華葉汪合作 倒江獲全勝

當時西方觀察家評毛文革,幾乎都持「兩分法」,稱林彪之後是老幹部集團與江集團之鬥,恰似江青說的「新文革」與「舊政府」之爭(《毛澤東傳》1668頁)。他們把華、汪等歸類為江集團。

我則認為華、汪並非江集團,但「可變性」較大,哪一派在毛死後處於強勢,他們或會持合作取態。

1980年代後,關於毛文革的回憶錄、官方解密檔案多起來。參照這類文獻,「三分法」尚能站住腳。華、汪與葉聯手,是因為葉主導的老幹部集團,在軍隊、國務院的實力較強,江集團則積怨太深;此外葉需要華的「黨領袖」招牌,也有賴汪控制的警衞團之支持,這就催化了三人的聯手。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免去汪、紀、吳、陳職務,8月再免陳永貴職;同年11月,華失去黨主席、軍委主席職(分別由胡耀邦、鄧小平代理),「第三勢力」崩潰。策動「罷官」的是新強人鄧小平,當時葉患病療養,難以過問「罷官」。

葉與華、汪合作,是推倒江集團的關鍵因素,避免正規軍與警衞團的衝突,使倒江行動不流血。葉為人相對較厚道,珍視危難中的三人合作,不同意對華、汪死揪不放。

1979年11月,葉說:「捉四人幫只有我們三人知道,如果我們有一個人走漏消息,就會發生大問題。因此,他們(華、汪)的功勞我們不能忘記。他們的職務,中央要考慮安排。」1980年2月,葉又說,對他們「不能一棍子打死」(《葉劍英年譜》1181、1185頁)。

歷史屏幕記錄的場景,是抹不掉的「存在」。華、葉、汪聯手倒江並取得成功,才有後來毛文革的逐漸結束和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人民公社的解體。豈可淡化華、葉抹去汪?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