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11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大啖牛肉振國威 一塊牛扒定生死

七、

今人視貓狗為寵物,責罵拍打會被視為虐畜,對抽打牛馬迫做苦工和鞭策競走,則視為正常,哪知「防止虐畜會」(SPCA,因維多利亞女皇「加持」而冠上的R,香港早已剷掉)的成立,便是因為牛隻——一說是馬匹或驢子——被人類虐待而起。由於英國國會於一八二二年通過禁止虐畜法案(Cruel Treatment of Cattle Act, 1822)的主角是牛,筆者因此相信主要是因為虐牛情況普遍,才有此法案之定名。順便一提,牛隻稱Cattle,是從Capital(資本、資金、本錢、原則以至首都)衍變出來,反映了西洋人古時候以擁有多少頭牛衡量財產的事實。

「古時候」,黑社會橫行倫敦,社會失序、市區髒亂不堪,滿街垃圾之外,到處都是動物(包括人類)的糞便。在未有陰溝、化糞池與水廁之前,家家戶戶只好晨早把隔宿(糞便)潑出街道,同時口喊Gardy Loo(源自其時有「臭城」〔City of Smell〕之稱巴黎的Gardez L'eau),提醒行人走避,而街上的「夜香」由定時出動的清道夫「善後」,但不管清道夫的工作如何落力,路上總是餘穢滿地、臭味薰天,令人掩鼻疾走。當年倫敦已有漸成世界都會的勢頭,衞生條件如此差劣而政府莫奈之何,上街的市民只有自己設法補救,而方法之一是男女並行時男主外女主內的「禮儀」(男主外即處於行人道近街處),於十八世紀深入民間,以此舉可為女性遮擋因頑童嬉遊或小混混惡作劇或因牛車(農忙牛犁田農閒牛拉車)及馬車疾馳而濺起的穢物(紳士淑女的「花」枝招展,即男性西裝左邊翻領上的鈕孔〔Buttonhole〕及女士帽上插花,亦是辟臭的「發明」),此即所謂「紳士風度」也。

八、

英國人自號約翰牛(John Bull),稱體大如虎、結實短頸、兇殘無比的猛犬為鬥牛犬(Bulldog),可見牛在英國人心目中有特殊地位甚且具「民族代表性」。禁虐畜法案以牛為名,大有道理。

事實上,牛肉竟和英國「重獲自由」有非比尋常的關係,雖有點匪夷所思,然而實情確是如此。因為若沒有牛肉,英國便可能戰敗而喪失自由!中世紀以來,英、法互相詆譭,猶其餘事,武鬥不斷,才勞民傷財。武鬥互有勝負,惟數場「大戰役」,英國均大獲全勝,而英國之能打敗敵人,牛肉居功厥偉!一四一五年十月二十四日,英法二軍決戰於法北,時法軍集結精兵三萬餘,甲冑耀目、槍炮犀利,士氣昂揚;英軍人數不僅不及其半,且因補給線長、糧草不足,師老兵疲,要隨軍牧師「講耶穌」打氣;不過,此仗英軍大勝,主因是統帥亨利五世「用兵如神」,令這場愛琴閣(Agincourt)大戰與特拉發格(Trafalgar)與滑鐵盧(Waterloo)之戰齊名。經此役,英國遂有去來歐陸的自由和稍後遠征海外環球殖民建立日不落國的自由——槍桿子裏出強權,打勝仗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有搶劫殺人、佔人土地和迫使他國開放門戶做買賣的自由!

愛琴閣之戰,武備、士氣以至人數皆落後於法國的英軍,所以「驍勇善戰」、大敗法軍,從指揮這場戰役的法軍統帥這兩句「戰後感」見全豹:「這批英國軍人把無礙辯才留給老婆(leaving their wits with their wives),大吃牛肉後上戰場殺敵」,可知牛肉成為大殺三方「原動力」,是英法的共識!曾於德國紐倫堡附近的Blindheim(在牛津近郊的Blenheim〔德文的英語化〕宮,便是英皇贈給萬寶路公爵的府邸〔邱吉爾在此出生〕);大敗西、法聯軍的統帥萬寶路公爵(Duke Marlborough,發音與Marlboro同),不止一次宣稱「沒有牛肉和啤酒,我的士兵不能打勝仗!」英國人從此以嗜食牛肉出名,其有「牛肉食客」(Beef eater)的別稱,由此而生。

寫英國人大喫燒牛肉變得孔武有力而揚威沙場,不禁想起美國作家傑克.倫敦(J. London, 1876-1916)一九○九年發表於紐約《星期六晚郵報》的短篇小說〈一件(塊)牛扒(排)〉(〈A Piece of Steak〉;收《When God laughs : and other stories》;今已有售四、五美元的單行本,僅四、五十頁,值得向各位推薦),以樸實溫情同理心洋溢的筆觸,描述一名窮愁潦倒膝蓋受傷的澳洲拳師湯姆.京格(Tom King),為賺錢養家,不得不為三十鎊(quid)的賞金、硬着頭皮與一名來自紐西蘭年輕拳師對打;由於他沒錢(妻子以僅有的「家用」買麵包給他當晚膳充飢,連兩名小孩都不得不空腹早睡)且因信用不佳買不到一塊足以增強其體力的牛扒(肉舖不肯賒),結果打至第十回合,拳術遠勝、勝券在握的京格,終因體不力支倒地(他沒錢搭巴士,只好帶傷空腹走了兩里路回家……)。營養過剩(不然何來那麼多富貴病)及受惠於多種福利的今人,對此也許不敢相信!

九、

不管是巧合還是牽強附會,總之吃燒牛肉的英軍屢建戰功,牛肉因此被視為血與力的象徵,而牛隻當然代表勇武,偉大的德國作曲家華(瓦)格納(R. Wagner, 1813-1883)的傳世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The Ring of Nibelung),當中描述殺人不眨眼姦淫擄掠無惡不作的維京人,其頭飾便是牛角帽,足證牛是健碩有力的代名詞。不過,華格納肯定未見過佛經或民間傳說中形相「牛頭馬面」的地府獄吏。這一在地府「押解重犯」的「獄警」,兇神惡煞且手持利器(「手持槍矛」或「持鋼鐵叉」),相貌唬人遠甚於戴牛角帽的維京狂徒。

在未完全開化的「文明初階」年代,英國人以孔武有力在世界各地橫衝直撞所向披靡的「食牛者」自豪,演變下去,食牛肉還是愛國行為!十五、十六世紀的文獻,包括到英國遊歷的外國人的筆記中,都有英國人吃燒牛肉(當時最流行的烹調方法)的記載,一篇荷蘭人寫於一七八四年的遊記,便指「英國人可能是世上最擅於燒牛肉的人」。當時英國貴族和富裕階級少吃豬肉,因豬餿不潔其肉可能有害,豬肉因此是「窮人的肉食」(poor man's meat);而英國人對牛仔肉(veal)不太熱衷——現在似乎仍如此——因為小牛和成年牛的價格差距極大,健康的小牛鮮有不被畜養而是被送進屠場。換句話說,牛仔肉大多來自健康有問題可能養不大的小牛,英人因而「驚」而遠之。這種情況,與不少人對小豬的來源有懷疑而不敢食燒乳豬相似。

筆者是食肉者,「好味」的牛肉當然不會錯過,不過,對牛肉可口之外「有益健康」(當然指「適量飲食」)的養份,直至讀二月四日許懿清中醫師(醫生似為西醫專用,奇哉)在本報的〈牛年說牛肉〉,才有概括性理解。牛肉「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之功效……牛肉所含的鉀能幫助身體長肌肉……。」難怪當年英軍開上戰場前要大喫燒牛肉而澳洲拳師京格因食無肉而「虛脫」倒地!

寫得太長了,就此打住;但未真正「打住」之前,還有一點「牛事」不得不提。本報以牛頭為「標誌」,而此牛不同那牛,以「此牛」取材自「牛市」之牛也。關於稱不受地心吸力影響的市況為「牛」市(反之則為「熊」市)的前因後果或前世今生,筆者過去(八、九十年代)說之已累(最近〔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一文〈牛市熊市有來由 炒股拋空大法門〉,收台灣遠景《沉寂待變》及本港天地圖書《拈來趣味》〔改題〈牛熊傳奇〉〕),由於與本文文旨無關,不再囉唆了。

牛年說牛.三之三

代電郵(筆者不懂電郵,寫下才覺荒謬)

報社同事傳來「北狩錄」欄主劉偉聰先生的電郵:「昨天尊文引論語『傷人乎不問馬』,所引標點本『傷人乎,不問馬』,自是一說,但孔夫子主『仁』,見廄火而不問馬,便太Cool了,故另有標點本作『傷人乎?不!問馬』。孔夫子以人為先,知人無恙,始問馬之傷亡,此說便『仁』……。」。謝劉君提點,惟孰是孰非,木宰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