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22日

李道

疫情新階段 考慮主動出擊

本港疫情出現回升跡象,確診數字在中至高雙位數徘徊,單日新增確診更一度重上100宗水平。此前,大家還寄望農曆新年期間,一系列抗疫措施能稍稍放寬;現在看來,反而可能有必要進一步加碼,故必須與時並進,因應疫情新發展而引入新思維、新措施。

壯年無症狀者 滯後效應

落藥之前,必先斷症──今輪疫情,明顯有別過往。首先,就是患者的年齡分布再非集中於長者,而是集中於壯年人士。以1月18日即確診宗數高達107宗的一天為例,65歲以上的患者只有12個,僅佔全體的一成左右;反之,年齡介乎20至49歲者則達52個,佔比高近一半之強,而介乎20至39歲者亦有30個。其次,除了源頭不明個案長期高企在30%以上,無病徵患者數量也同樣地高,如當日便有34宗屬於此列。

箇中原因,或與壯年患者比重較多有關,由於他們身體條件較長者佳,故一名已確診患者背後,可能潛藏多名無症狀患者。不問可知,除非自行檢測或者強制檢測,這批未發病者根本不會被發現。事實上,當日有18名無病徵確診者,皆住在油麻地,亦即被列入指定強制檢測地區一帶。

上述情況並不限於一日。查翌日即1月19日的52宗新增確診裏,20至49歲患者依然高佔近半,而無症狀患者比例亦佔19宗即約三分之一,其中家住油麻地的佔了9宗之多。

上月底的聖誕新年節慶,坊間無不認為會是播毒高危日子,到了本月上旬,有鑑每日新增確診數字並無飆升,不少人因而放下心頭大石。不過,事實未必如此,節慶期間病毒或恐真箇大舉傳開,惟很可能遭感染的多是壯年人士,所以他們才既未發病亦無檢測,繼而不被發現。

隨着時間推演,病毒不斷經無症狀患者傳予其他抵抗力較差者,配合政府擴大強制檢測範疇,以及更多市民憂慮疫情而自行檢測,故這輪感染大潮遲至今日才滯後湧現。由是觀之,在即將來臨的農曆新年假期,我們就不能再掉以輕心,包括誤引經驗指:「聖誕新年都安然無恙,農曆新年又豈會大爆發?」答案無疑是否定的,特別是當前潛藏社區的無症狀患者恐比上月底前更多。

如何是好?必先釐清,政府當前所推系列抗疫措施,例如限聚令、限市令、禁堂食令等等,俱絕對不是廢招。有人提出一大謬誤,指摘措施無法推低確診數字就是無用。簡單比喻,經濟下滑時央行降低息率,誰又覺得低息環境必可馬上谷高經濟?反過來,如果衰退時拒絕減息,結果實在不問可知。同一道理,若然聖誕新年時,港府沒有嚴控社交距離,試想最新確診數字豈不更高?今日疫情尚未受控、遠未「清零」,問題只在力度夠不夠,以及有否對準問題,並不代表相關抗疫措施完全無效。

全民抗疫疲勞 難禁宜疏

現行的種種限制社交距離措施,最大問題乃只能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而不能把所有隱性患者揪出。簡言之,就是不能主動地攻,而只能被動地守,其中久守必失,並勢愈失愈多。

考慮到今非昔比,在第一至第三波疫情時,市民尚未陷於抗疫疲勞,故市面不會人頭湧湧,不少人都自覺留家抗疫;惟到第四波,由聖誕新年的聚會頻頻,到年宵花市的欲罷不能,均說明單靠限制社交距離去守住疫情,已不可能重溫過去逐漸「清零」美事。事實上,第四波疫情的回落速度,已不能跟第三波相提並論。

的確,花市必須要開,因為市民過節買花的「剛性需求」異常高,關閉花市不見得會令需求歸零,而只會令需求轉移至其他地方,譬如擠到更狹窄的花墟去。情況有如大禹治水,水來襲是剛性的、是必然的,則唯一辦法只有疏導水流。同樣道理亦適用於關閉商場之議,當明白到外出逛街同屬剛性需求,關閉水道不過是將水流趕往其他地方,包括令行山活動更加踴躍、令山頭樹下更加擠迫。

凡此種種限令,到底皆屬需求管理措施,旨在限制市民外出用膳、聚眾玩樂,這在抗疫初期尚能奏效,惟到抗疫大疲勞的今日,邊際效益無疑已經大減。若仍寄望可壓制相關「剛需」,包括以為單憑呼籲就可大降需求,恐是不夠「貼地」想民所想及與時並進。

限聚只守必失 檢測主攻

這不是說所有限令都要撤銷,可以守的,誠可繼續守下去,例如限聚二人的禁令等。關鍵是,必須在攻的方面有所作為,包括建基於前述新情況,患者主要為壯年人士、社區上潛藏大量隱性患者;其中,全民檢測肯定不應束之高閣,又或可以退求其次,透過擴大強檢和提供誘因等,來推高整體的檢測人數。

近日確診數字明顯增加,與其說是病毒忽然肆虐,不如說是檢測數量忽然大增所致,尤其是針對油麻地的強制檢測。再以1月18日當天高錄107宗新增確診為例,如果撇除未發病、無病徵患者的34宗,則數字便降至僅73宗,雖然難以言低,但就肯定不會那麼吸睛,不會那麼引人關注;也莫說,若容許這群無症狀患者留在社區,必然會令病毒進一步傳開。至於1月19日的52宗個案裏,納入強制檢測的油麻地區內亦有多達28宗。

過去一段時間,當局已成功將強制檢測引入香港,並循序漸進地擴大適用範圍。期間,市民既不再那麼反對,沒見大型反抗,反而開始有聲音批評,強制檢測的推展進度不夠快、涵蓋社區不夠多。從最初只涉一幢大廈,到現在涉及幾條街以至一整個社區,就連有公務員染疫都要全層同事強檢;從起初強檢只涉安老院舍人員,到現在涉及的士司機,且還相繼提供免費檢測予建造業工人、速遞員等高風險高接觸群組……可以看到,檢測普及性正在逐步提高,繼續加強強制檢測及免費檢測,乃是必然方向。

除量變之外,當局亦可引入質變,例如以「檢測券」方式資助高危人士到私營機構檢測,必可進一步消除市民對「DNA送中」之類的疑慮。在此配合下,無論將強制檢測的門檻進一步降低,一旦某廈某區出現小型爆發亦可納入強檢,抑或將強制或免費檢測的適用行業擴至餐飲業、酒吧業、美容業、健身業等,相信也不會再現重大阻力。事實上,有業界代表已主動提出,不介意定期檢測以換取准許復市。「全民檢測」四字縱或成為禁語,但加大檢測始終有其必要,並可透過其他方式爭取實現。

不清零不復市 豈能長久

畢竟,疫苗遠水仍未到來,加上副作用新聞不絕於耳,究竟香港何時達致群體免疫,以至能否有足夠市民接種疫苗,其中反疫苗、反政府思維又會帶來多大影響等,當前仍屬未知之數。即如英國,最新目標亦僅訂出到9月時所有成人可接種第一劑疫苗,至於第二劑疫苗則未能說準,意味唐寧街亦對今年內走出疫困打定輸數……

2020年,社會無奈接受了間歇性的停市停課,理由是大家覺得來年將現曙光。踏入2021年,港府雖展現了「清零」決心,但這是否等於說,若然未來一段時間未達「清零」目標,則現行停市停課的嚴厲措施將無限延長?不可能吧!由近日疫情明顯反彈,到不少業界已無力再撐,均說明當前抗疫措施必須加強,甚至必須改變。

說到底,香港疫情已進入了新階段,在沿用昔日方法之餘,亦好應研究引入新思維、新措施;否則,不單農曆新年前與後均難望「清零」,一味依賴限令亦恐難令市場「清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