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13日

許劍昭

全民接種疫苗與國際競爭力

當致命且具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流行時,對社交行為不予規管、對輕病情者不予檢疫,是變相把政府用作懲罰的「免責損害權力」普及化(演繹自法國「生命政治」哲學家福柯(Foucault)的《必須保衞社會》1975-6)。

但在新冠病毒流行初期,眾多西方社會都以保護個人自由和權利為藉口,避免實施嚴格檢疫、規限社交活動。

蘇黎世大學教授Philipp Sarasin認為,部分歐美政府「為了保護經濟,容忍老人死去……」;以「潛藏背後」(lurking in the background)的掩眼法,實際使用「麻風病治理模式」(leprosy model)應對疫情(有政府顧問倡議,讓人民染病和部分人死亡,從而自然達致群體免疫)。

愈快全面接種愈有優勢

中國則採用「瘟疫治理模式」(plague model),封鎖武漢及其他區域,可救盡救。近似的是摩洛哥,政府在首宗新冠病例兩周後,以軍用裝甲車於街道布防,實施宵禁。

經常把人權、人道主義掛在嘴邊的歐美官員,竟然採用草菅人命的方法來處理致命流行病毒,在危難中不自覺地暴露其真面目,教人唏噓。

無論各地治理疫情的得失有多少(例如美國得的是股市指數創新高;瑞典得的是經濟迅速反彈、第三季GDP增長4.3%、老弱死後節省大量福利金等等;失的是面子),隨着踏入接種疫苗的階段,彼此之間的競爭出現新形式。

香港大學流行病學教授Ben Cowling在12月29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疫苗能有實效幫助接種者清除入侵的病毒,區內有60%至70%的人接種,便足以達致群體免疫;但倘若疫苗只能減輕患者病況,則仍然很有可能繼續傳染他人,故必須全民接種,方可切斷傳染鏈。

目前較穩妥的做法是盡快完成全民接種,可是,在一眾自由(任意)社會中,許多人傾向(至少在短期內)觀望。根據近月的訪問調查,法國只有40%的人願意接種疫苗,荷蘭有51%,德國和英國有三分二,美國搖擺不定,介乎50%至66%之間。但是由於幾乎所有的跨境公共交通工具,例如航機、郵輪、鐵路,均要求乘客持有疫苗接種證書,因此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會接種疫苗。換句話說,各地達致全民接種(或全民免疫)只是時間問題。

唯這個時間先後差距現象,至少有兩點在國際競爭方面值得深思。

第一,這個先後差距將為快速完成全民接種疫苗的社會帶來短期(約1至3年)優勢。最明顯的,也許是「人員流動優勢」及「場所聚集優勢」。

具參考價值的例子是電影票房。中國由於疫情迅速受控,影院去年收入逾200億元人民幣,全球第一。今年首日票房更突破6億人民幣,創元旦檔單日最高紀錄。

倘若進展順利,中國大陸很有可能成為首批完成全民接種疫苗的社會之一;可以像往常一樣,舉行各類跨境活動,包括外交論壇、會議展覽、學術交流、旅遊購物、體育比賽、劇藝表演、電影拍攝等等。

優勝之處是能夠掌握主動,既可增加主場舉辦活動,招待外賓,亦可頻繁作客拜訪,宣揚國粹。

各國民智差異成敗關鍵

關鍵之舉不是促進經濟貿易,而是利用競爭對手困於未完成全民接種疫苗的境況,在較少的干擾下,加強「一帶一路」地區民間面對面的溝通和聯繫。

值得深思的第二點是,時間的先後差距反映較早和較遲完成接種疫苗社會的民智差異。因為必須在緊迫時間內完成缺乏過往參考經驗的接種,對民智是一項嚴苛的考驗。以下分三個層面討論。

首先是對科學及知識更新的態度。自大流行始,假新聞、陰謀論、錯誤訊息等,充斥於各類媒體。由於情況惡劣,聯合國秘書長在2020年4月親自向全球發出警告,將其描述為「全球錯誤訊息大流行」(global misinfo-demic)。

多倫多大學兩位學者更迅即進行「反智」的研究,3月到7月調查了27615加拿大人,發現反智的態度「強力地抑制」(powerfully dampen)人們響應專家建議而改變(戴口罩這類)行為。此等態度不僅會延誤疫苗接種的完成,長期來看,還反映這類社會的整體競爭力正在下降。

第二是民智的積累基礎。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公務員、公職醫療人員均來自社會的公民群體,其組織、實施等能力,反映這個社會的民智達到哪個水平。而通過是次全民疫苗接種運動,這個社會和領導菁英可以學到多少?競爭能力又可以提高多少?

第三是民智對病毒肆虐的反省。疫情下,生命政治在歐洲成為熱話。

近例是德國學者Jörn Ahrens在12月發表的文章,論述病毒流行對年輕人來說,「……最嚴重的影響是鬱悶(boredom)……最大的擔憂是Netflix結業……」,並憂慮一旦政府轉向採用生命政治的治理模式,年輕人很難適應這種新常態。

關切別人福祉贏得尊重

復旦大學教授莫偉民是推動生命政治在中國發展的學者之一。他指出此學說的倫理,是從「認識自身」的健康(要有所節制),到「關切自身」的治理(不肆意享樂),進而「關切別人」的福祉。用古老的智慧來解釋,要成為免疫社會,不是堅持「享樂的滿足」,在疫中參加狂歡派對,而是「經一事,長一智」。

在北京師範大學做研究的紐西蘭學者Michael A. Peters和Tina Besley,觀察到國人在疫中明白事理、中國官民合作順暢,通過「生命政治」的治理模式,成功控制疫情。

這項民智省悟的能力,將有助中國快速完成全民接種疫苗,進而以此成就構建一套政治語言,於應對未來的環球健康醫療、氣候變化、生態平衡等問題時,掌握話語權、壯大競爭力。

新冠病毒教舉世驚悟,哪一個民智長進的社會有能力自助、助人,做到保護人口健康、改善生態環境,便會贏得尊重和信任。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