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9日

梁慶儀 建築思話

締造高密度城市規劃典範創未來

城市佔全球總面積的2%,但至今已約有50%的全球人口居於城市!而大多數香港市民就是住居在擁擠的城市:高層建築的壓迫性密度,熙攘稠密的人群和公共交通,日常生活充滿挑戰,加上微型家居,街道喧鬧嘈音,在在困擾市民的精神健康。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下,全球生活模式明顯演變,對生活環境思維提供了寶貴的教訓和靈感。矛盾而幸運的是:香港是全球最綠化的城市之一,如何善用和發展這特點,以減低擠迫生活環境的挑戰?現時正好是政府、業界和市民把握時機,共同創新的時候。

郊野就是未來

在疫症爆發前,估計市民日常生活有85%的時間花在室內,包括家庭生活、辦公、論壇集會、健身運動、娛樂、社交、上學、文化交流、慶典儀式等各式活動,大多在密封的室內空間進行。

自疫情惡化,擴散風險嚴重,各地實行市內限聚令後,卻反而在媒體報道經常見到多姿多采的活化生活新模式,例如在森林舉行婚禮、海邊餐飲,在郊野舉辦文藝表演、進行講學、教育進修,甚至公事會議,在挑戰下顯露一片創意新景象。郊野就是未來!

香港康文署提供多項設施、康體活動,並舉辦多類型節目,但是為方便市民參與,絕大多數設施遍布在市區內。經過疫症大流行的考驗,香港市民花在郊野的時間明顯增加,該署大可發展有郊野特色的設施,推廣「普及室外生活」。

事實上,香港11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中,有75%是綠野。政府在1970年代開始建設郊野公園,至今,24個指定的郊野公園和11個外圍地區佔香港總面積的40%,另外35%則是農業和半農村土地用途。減除城市內的公園、非綠化空間和道路,意味着超過700萬人聚居在香港約15%面積的土地,即每平方公里約有6500人居住,香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

然而,香港擁有不少天然沙灘、岩石海岸、翠綠的山谷、雅致的島嶼、茂密的森林、陡峭的山脈,遍布港島、新界及250多個島嶼,其中許多是沒有人工建設的,市民即使身在城市中心,視野中仍能時刻見到這些怡人景象,大部分市民都能方便快捷地逃離市區的喧囂,到達閑靜的郊野。這是香港難得的遺產,香港可以締造高密度城市獨特規劃的典範,將效率和優質生活兼容,宏觀地綜合整體城市及鄉郊規劃,兼顧鄉郊地理風貌、生態環境保育、土產經濟、藝術文化、保育建築等現代價值,既增強低碳綠色元素,以求生態平衡,亦令市民生活多樣化。

創建綠色品牌

康文署在香港各區公園及其他設施內廣植花草樹木,美化環境,不過,在調節市溫、增加綠色元素方面仍須改善。要達致理想成效,政府、業界和市民須共同努力,在公、私土地上廣植花草樹木和食用植物,營造配合日常生活需求的室外設施。推廣綠化建築少不了要運用建築條例活化建築設計,新加坡是頗值得參考的例子,其建築管理局早於2005年啟動綠色標誌計劃,以立法及鼓勵業主採納環境可持續措施,當中仍有不少須逐步解決的難題,但全球數據已開始顯示,具「綠色評級」的建築物比沒有的更具優勢,可以收取明顯較高的租金,似乎反映租戶對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和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諾,綠色成了吸引人才的品牌工具,特別是具有環保意識的千禧一代。

在現有建築物和市區要立刻提升綠化,可從天台和「口袋」花園入手。鳥瞰香港市景,可以見到絕大部分建築有平平的屋頂,也有不少荒廢土地,適用於種植食材或提供室外健康、社交、聚集等設施,加上合適的配置,便可讓市民享用空氣流通而全安的活動空間。

現在,愈來愈多市民和機構具環保意識,支持和參與這些項目,例如在離島往往見到農夫販賣蔬果,近年更有不少新農民使用可持續有機耕種技術,朝向可持續經濟方向發展,當地的餐館和居民使用當地種植的食材,一方面支持當地農業,另方面可節減運輸食材的需求,配合低碳綠色目標。「從農場到餐桌」計劃不僅是為享用新鮮健康的美食,更是探索改革農業與食糧關係,成為保育課堂以外親身體驗的活動模式,消費者可以直接了解經營方式,透明度增加能確保食品安全,亦可進一步了解自然環境生活。

善用郊園雙贏

香港生活的室內化及校園學習,局限了思維成長的靈活,窒礙了擴闊視野、自然、好奇等良性教育賴以獲益的元素。傳統學習是單元化的課堂模式,受疫情的挑戰,學校日常運作須重新檢討,以配合健康的現代化教育,補充課堂以外的體驗,例如自然、生物、地理、社會、物理、藝術等科目,都可以善用郊野豐富學習體驗。

郊野公園對香港的重要性不容輕視,是市民共用的後花園,市民可以在城市以僅15分鐘路程便到達郊野公園,享用寧靜的自然環境,紓緩城市生活的壓力,平衡緊張生活節奏。郊野公園除設置遠足徑、燒烤園或觀景點,我們更可加以善用,以簡單、自然和安全為主體,節約資源為原則,在園內提供多元化的設施,肯定是雙贏的願景。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

文章只代表個人意見,不代表香港建築師學會立場。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