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31日

社評 社評

主教山配水庫可活化為博物館

擁有百年歷史的深水埗主教山地下配水庫幾乎毀於一旦,水務署進行地盤清拆工程之時被市民發現內存宏偉古蹟,石柱配紅磚圓拱恍如古羅馬建築的結構引起全城哄動,卒之在輿論壓力下水務署停止清拆。

政府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表示,古蹟辦當初誤以為只是「普通水缸」而沒有跟進,為此致歉。現任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指出,以往未能看到項目的重要性,現在看到了,保育是該局的方向。特首林鄭月娥亦於社交媒體撰文:「即使大家不是古物古蹟專家,都會覺得在香港發現這些漂亮和相當完整的舊建築,很值得保留。作為香港前發展局局長兼法定的古物事務監督,我也深有同感。」

既然特首和局長確認了主教山配水庫該受保育,此項戰前古蹟免於灰飛煙滅的劫難相信已成定案,一百條石柱雖然遭破壞四條,但整體而言損毀程度不算太嚴重。餘下來的問題則是,怎樣保育?林鄭聲稱:「我期待在古物諮詢委員會的支持下,這個水務遺址也可保育成為一處可供市民欣賞遊玩的地方。」古蹟留存,市民可以透過什麼方式欣賞遊玩?

最直觀的聯想,主教山配水庫要麼修葺為類似土耳其「地下水宮殿」(The Basilica Cistern)的旅遊景點,要麼活化為「水務博物館」,不妨參考位於台北思源街的自來水博物館,以及在二○一九年起開放給公眾遊覽的觀音山蓄水池。論及歷史意義,觀音山蓄水池與主教山配水庫大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都與英國工程技術淵源甚深。

十九世紀末葉,甲午戰爭之後,根據《馬關條約》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佔領初期日軍與島民開戰,可是日軍實際戰死者僅一百五十四人,反而染病斃命者多達四千人,二萬七千人必須返回日本就醫。顯而易見,當時台灣衞生環境十分惡劣,全島缺乏乾淨食水,導致惡疾防不勝防,於是時任日本內務省衞生局局長的後藤新平下令,將自來水道工程設施作為開發台灣的首要工作。台灣第一個自來水計劃於一八九六年在淡水動工,一九○七年,按照英國衞生工程師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的建議,在台北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再把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送至觀音山上之蓄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

巴爾頓被譽為「台灣自來水之父」,一百年前興建觀音山蓄水池,主要目的是提供乾淨自來水解決衞生問題。就在差不多同一時間,香港出現了運作原理接近的主教山配水庫,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根據文件記載,配水庫於一九○四年八月十日落成,又稱食水減壓缸或窩仔山蓄水池,作用是把九龍水塘的食水經管道轉送旺角及油麻地。

特別值得留意的是,港英政府一百年前興建自來水工程,目的同樣是解決衞生問題,因為一八九四年香港爆發鼠疫,導致逾二千人喪生,三分之一人口逃離香港。鼠疫大流行其中一個禍端是缺乏乾淨食水,細菌與病毒滋長蔓延,所以改善衞生的重點是鋪設自來水管道。

台北的觀音山蓄水池早年停用,修葺後變身為自來水博物館的一部分,開放給遊客參觀,回味一世紀故事,香港的主教山配水庫何嘗不可見賢思齊?從硬件觀之,主教山配水庫的紅磚圓拱更有風味,足以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林鄭承諾保育主教山配水庫的帖文強調,自己是前發展局局長,又憶述二○○九年以古物事務監督身份,把大潭水塘群和其他五個戰前水塘內一共四十一項具歷史價值的水務設施一併列為法定古蹟。然而有一事令人難忘,中環皇后碼頭清拆之時遇到鬧哄哄反對,時任發展局局長的她信誓旦旦,碼頭重置可於二○一三年完成,至今不見任何動靜。

保育主教山配水庫實乃眾望所歸,特區政府切勿再辜負市民期望,活化為博物館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