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30日

社評 社評

考察古蹟不能「在家工作」

深水埗主教山「發現」隱世百年的獨特古蹟,引起全城哄動,同時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如此罕見的秘境寶藏非要清拆不可?事件前日曝光,馬上惹來熱議,昨日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實地視察後承認「溝通上敏感度不足」,古物古蹟辦事處「掛萬漏一」,誤以為相關水務設施「只係一個普通水缸」,就此失誤致歉。

獨特古蹟指的是主教山地下配水庫,內存古羅馬式石柱及紅磚砌成的圓拱。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表示,拱門建築方式與千多年前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地下儲水庫相似,估計是古羅馬的建築科技傳到英國,再在十九世紀末帶到香港這個配水庫,反映建築科技的承傳歷史,保留是理所當然的。李浩然在電台節目上指出,翻查一九一○年的政府文件資料,主教山配水庫已經有所記載,屬「九龍重力自流供水系統計劃」下十個項目之一,經地下管道與油麻地「紅磚屋」抽水站相連,而紅磚屋已獲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物。

嚴格而言,配水庫曝光並非「發現」,因為這項古蹟存在了整整一個世紀,水務署肯定早就知之甚詳。弔詭問題卻在於,由於此乃地下建築,一直不見天日,外界根本無法一窺究竟,要不是水務署進行清拆工程挖出大洞,市民不可能得見內裏乾坤,目睹者驚呼「原來咁靚」。

按照民協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的講法,區議會與水務署多年協調工作中從未獲知主教山存在着歷史建築,水務署僅提及配水庫有結構安全隱憂,於今年五月提交的文件中有數張「好黑嘅相」。何啟明認為,水務署的清拆工程誤導區議會及居民。深水埗區議會主席楊彧亦質疑,民間在短短時間內已查出配水庫的歷史文獻,水務署不可能不知情。

另據蔣志豪解釋,水務署於二○一七年曾就主教山地下工程諮詢古蹟辦,但基於當時資料及雙方溝通失誤,誤以為該處的水務設施「只係一個普通水缸」,加上古物諮詢委員會將水缸列為不作評級的構建物,所以判斷為毋須跟進。

「水缸論」實在貽笑大方,小市民只要親眼見到那些瑰麗非凡的古羅馬式石柱和圓拱,即使沒有聯想到伊斯坦布爾著名的「地下水宮殿」(The Basilica Cistern),也不至覺得那是沒啥稀奇的「水缸」,必然充滿好奇心想了解更多當中隱藏的歷史脈絡。古蹟辦人員理論上個個都是博學多聞的專家,怎可能單憑水務署說是「水缸」,便真的以為是棄之不足惜的「水缸」?唯一的解釋是,他們由始至終沒作出實地考察,甘心扮演「冷氣軍師」,甚至索性「在家工作」。

不幸中之大幸,後知後覺勝於不知不覺,經過輿論高度關注,水務署叫停清拆工程。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聲稱,早前未能看到項目的重要性,現在看到了,未來不排除把主教山配水庫列入活化歷史建築物計劃的可能性,現時毋須列作暫定法定古蹟,因為相關地點是政府物業。特首林鄭月娥亦透過社交網站表示:「即使大家不是古物古蹟專家,都會覺得在香港發現這些漂亮和相當完整的舊建築,很值得保留。作為香港前發展局局長兼法定的古物事務監督,我也深有同感。」林鄭期待,在古物諮詢委員會的支持下,這個水務遺址可保育成為一處可供市民欣賞遊玩的地方。

顯而易見,水務署和古蹟辦皆失職,歷史意義非比尋常的主教山配水庫幾乎因官員「hea做」而毀於一旦,多虧熱心街坊挺身而出,才免於灰飛煙滅的劫難。進一步推想,香港還有多少隱藏於地下的寶藏尚待「發現」?我們衷心呼籲特區政府各部門汲取教訓,考察古蹟必須腳踏實地親臨現場,無論疫情多麼嚴重,都不能「在家工作」,否則隨時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