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4日

社評 社評

企業營商暫別收縮 回復擴張須予助力

雖然本港第四波疫情來勢洶洶,經濟已觸底卻得到進一步印證,剛出爐的十一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五十點一,重越五十這個盛衰臨界點,屬超過兩年半以來最好的一次。不過,以目前水平而言,營商活動既沒繼續收縮,亦不見得可輕快擴張,前景十分不確定。短期內,當然要看最新一波疫情會否持續擴散,並對經濟民生再次帶來重擊;至於中長期,則需要政府及企業添加動力,特別是為疫後經濟轉型發掘新方向。正如商經局局長邱騰華說,經濟復甦掛鈎疫情,未來其中一個着眼點將是大灣區科技合作。

PMI屬於經濟領先指標,揭示企業在訂單、生產、庫存、招聘等方面與上一個月比較是看好抑或看淡。最新數據反映,私營企業業務量只是溫和收縮,新接訂單量下跌速度減慢,銷售額跌勢相對緩和,儘管企業減少購買投入品,但用於前期生產的庫存卻回升,顯示正積極重建庫存。負責調查的IHS Markit從中得出私營經濟景氣已基本持平的結論。

今次調查於十一月十二日至二十五日進行,當時剛開始爆發新一波疫情,正在苦撐的企業已不怎麼恐慌,似乎普遍適應了現實營商環境。PMI處於五十以下的收縮區間長達三十二個月,尤其是今年以來遭受疫毒狠襲,需要瘦身的公司基本上已減磅,應付低潮期。另一方面,很多打工仔已習慣在家遙距辦公,市民也漸漸改用網購補充日用品,實戰經驗不斷累積,工作及生活流程不再像年初爆疫時被殺個措手不及,令一切陷於停擺。

如再配合其他數據一起觀察,本港經濟或已到達甚至渡過了最壞時間,再下行的空間相對有限,可是缺乏明顯的回升動能,在方向未明朗之際,卻不幸地出現第四波疫情,政府再度收緊防疫及社交距離限制等措施,又一次打擊企業的營商信心,形成負面情緒,對未來一年的產出前景變灰。換言之,目前PMI所處位置僅屬脆弱平衡,隨時再次陷入收縮。

若政府控疫得宜,官民合力及時阻截病毒擴散,並且在未來數周緩和下來,估計企業的營商信心不致再度崩瀉。另一方面,新冠疫苗已可推出市場,英美及歐洲等地相信可在明年首季開始大規模接種,如果見成效,環球經濟將現生機,儼然為本港企業打下一支強心針。

事實上,從PMI中的就業數字分項可見,即使連續兩個月惡化,惟跌幅輕微,而且據悉以自願離職及退休居多,是否意味着隨經濟見底,或不會出現大規模裁員潮,仍要拭目以待。不過,就算沒有太多打工仔再失掉飯碗,那麼目前已失業的二十多萬人何時才能重返工作崗位,還得依靠企業營商回到擴張區間,才有望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箇中需要額外動力來加快這過程。

港府雖因重手推出連串紓困措施,令二○二○至二一年度財政赤字高逾三千億元,財政儲備降至約八千多億元,仍相等於約十二至十三個月的政府開支,屬可接受水平,有能力在此困難時刻多扶幾把,例如增加對重災行業資助,向須強制停業的經營者提供更多補償。若要有利長遠經濟或民生,可從投資基建入手,港府和立法會合力讓項目盡快上馬,亦可推動各區的小型工程如公共設施改善和現代化。

不過,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就是,要思考在疫後的經濟面貌,究竟哪一部分不可能重拾舊觀,哪一部分會較以往更加壯大?什麼工作崗位一去不返,又有什麼職位會比以往需要吸納更多勞動力?政府可扮演引導或扶持角色,從而協助企業進軍新的業務領域,幫助打工仔及早轉型適應新工作。

最近每日都有數十至過百宗新確診個案,難免令人頓覺前景灰暗,但任何經濟及商業規劃,着眼的應是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後的形勢與需求。疫後經濟何去何從,更要早作籌謀,找尋新的增長動力很重要,否則,即使疫情過去,就業、民生、經濟發展也不易復元,更別說勝過從前。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