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
一、
無視總統大選仍無「結論」,在這種前途未明朗的政治氣氛下,美國股市氣勢如虹,細看數種主要軍工公司凌厲的股價走勢,反射的似乎是投資者了解不論誰進駐白宮,特朗普政府一手掀起的世界特別是印太地區緊張局勢,並無放緩的可能,那從在去月底至本月十六日,雷神、波音、通用動力以至太空及國防交易基金(包括洛歇及Northrop Grumman等)的股價,均有超過百分之十至二十的升幅可見。
拜登的競選政綱,有「我如上任會結束所有令美國人財兩失的海外戰爭」的豪語,但看他去周末公布候任國防部領導層(國防部交接團隊)名單,拜登顯然已忘記許下這種「承諾」(特朗普反而有決心在權力交接日前簽署「行政命令」從阿富汗、伊拉克和索馬里撤走美軍)。候任國防部二十三名要員中,有八名來自知名的「軍事智庫」如「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及「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
美國的智庫(Think Tank),尤其是那些掛起「國家安全」或「戰略研究」招牌的,都不是紙上空談的學術機構,據二○一六年八月七日《紐約時報》一篇題為〈智庫如何強化美國企業影響力〉(How Think Tanks Amplify Corporate America's Influence)的特稿,揭露上引兩智庫的工作,與當「軍工業華府說客」無異;軍工業的目的在厚利多銷,而欲達此標的,「世界愈亂愈好」,至於戰爭性質是否「正義」,已與「只做生意不問政治」的公司無關。在這種情形下,這類所謂「智庫」的成員,莫不身負研究員兼軍火推銷員的重任,它們亦因此長期獲得軍工業的捐助(《紐時》列舉詳細數字,捐款者包括華爾街「大行」)。那八名獲拜登委任的智庫成員,以CSIS的高級副總裁希克斯女士(Kathleen Hicks)最出名,她歷任國防部要職(負責制定政策),是公認的亞洲、反恐、國土安全以及軍工業專家;她領導的候任國防部人才濟濟,人人知道身負推銷軍火重任,個個戰意高揚,不在話下。
二、
特朗普雖然「前程未卜」,但一如往昔,內閣頻頻換人,新任國防部代理部長米拉(C. Miller),便是十一月三日本欄提及特朗普「秘訪」布拉格堡基地、與之「密斟」的那位去年十月參與以無人飛機發射火箭暗殺「伊斯蘭國」領袖的「特種作戰部隊」負責人;顯而易見,特朗普在未完成點票時已有「整頓」國防部領導層的「遠謀」。和拜登的候任國防部團隊多為與軍工業同鼻孔出氣的「說客」組成一樣,特朗普的國防部,包括米拉,都是認同特朗普外交政策的右傾分子。這種人事調動,排除了「內部反對」的聲音,那等於說,特朗普如宣布在國內出兵鎮壓街頭暴亂、實行軍事戒嚴或在海外發動戰爭,均會在毫無阻力之下,為所欲為,即使大開殺戒,亦無人聞問!
本報昨天有〈美媒指特朗普最後十周狂出招制華〉的新聞,引述政治網站Axios十五日「政治及政策」(Politics & Policy)欄的貼文,指出這位「仇華反共」成狂的總統,會在離任前(如果高院裁定他敗選)對中國動武,藉口是中國違反人權、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等,而「殺着」是對官員及相關政府部門「實行制裁」……。不過,據中國在美最資深的「說客」、前國務卿基辛格表示:「拜登上場後應盡快與中國重建溝通渠道,以避免出現軍事衡突」,可見特朗普政府確有不惜與中國一戰的盤算。美國對台灣售武、訓練台灣陸戰隊、盛傳美台快將建交以至國務卿蓬佩奧公開發表「台灣非中國一部分」的「危言」,正面挑戰中國的「底線」,難怪基辛格有此「憂慮」。
三、
引起筆者「高度關注」的是,十二日《華盛頓時報》突然刊出一項「獨家消息」(非常奇怪,此間傳媒似未報道),根據最近才「解密」的國防部文件(包括四張衞星拍攝圖像),顯示自從二○一○年以還,中國的「核子工業」大有長進,甘肅酒泉、四川綿陽及樂山以至新疆羅布泊等核原料提煉反應堆、核彈製造所及核爆等活動,十分活躍;美國認為目前中國有二百多枚核子彈頭(北京從未承認或否認),美國國防部估計未來十年將倍增;當然,在性能上亦會突飛猛進。文章還詳列中國近年發(試)射導彈的數字,在疫情肆虐之下,今年十月竟然射了一百八十枚導彈飛彈。中國所射導彈,據說比世界各國的總和還多!
美媒大字標題細說中國核武今非昔比,進步甚速,在當前山雨欲來的危情下,作此報道,究竟有什麼目的?筆者的看法是甲、這極可能是軍工業「說客」的傑作,以之敦促國會盡早通過有關「重塑庫存核彈」的預算(三十年期,共耗資一萬億美元),當然,亦有美國非在研發新核武上作重大投資不可的暗示。乙、不排除以「長敵人志氣」刺激軍方應「及時」動武打殘中方「核工業」之意,因為迅速茁長的中國核武,大有所成時帶來的威脅,美國更難應對!
近日坊間有種說法,認為美國對台灣主權的「定性」以至雙方可能「建交」,令北京忍無可忍,必會對台動武,若遇外來阻力,不惜動用核武!筆者不同意這種看法,因為有本地媒體指出「北京正在擬定台獨頑固分子清單」,並依《國安法》嚴厲制裁甚至把這批壞分子「繩之以法、終身追責」。這對打壓台獨氣焰是否有效,是另一回事,可以肯定的是,北京若有意在短期內「拿下台灣」,讓台灣「認祖歸宗」,便毋須亦不必制定這份「清單」。換句話說,短期內台灣應太平無事(這亦反映了習近平坐穩江山,並無「分散國人注意力對外用兵」的需要),但南海便難說了,RCEP剛剛簽署,與不少簽署國有主權爭紛的南海「出事」,局勢便更難收拾!
狂人癲佬主政,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寄政總郵件照X光 公僕淘寶難送添馬 |
上一篇: | 哪怕前朝留難題 拜登對華模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