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
甲、
值得一談、應該一評的世事,多得有令筆者不知如何選擇的煩惱;不過,未待打開報章,本報昨天的頭條新聞已夠吸引力:〈中日十五國簽RCEP建超級經濟圈〉。這個經濟圈太重要了,便從它說起吧。
二○一二年由東盟十國發起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名稱太長,內媒亦有用RCEP代之;下稱「關係協定」),幾經波折,終於在十五日由東盟十國加上中國、日本、韓國、澳洲及紐西蘭共十五國正式簽署,這十五國人口二十二億(佔世界總人口百分之三十)、去年總國民毛產值達二十五萬六千億美元(佔全球百分之二十九點三)、區域貿易額十萬零四千億(佔全球百分之二十七點四),在經貿上,其舉足輕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的詮釋最清楚,他對內媒指出,此協定的簽署有三重意義——①可進一步推進世界的貿易自由化;②大大有助於全球供應鏈恢復運作;③「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巨型自貿協定」。筆者基本上同意蘇君這種宏觀的看法。
當今之世,「關係協定」規模最大,並非虛語,以其貿易額比歐盟及北美的貿易協定都大。不過,它能否順利運作,「有待觀察」,筆者有此想法,皆因簽署國既有視中國為敵國的「五眼聯盟成員」(紐西蘭及澳洲,日本加入是遲早的事),未來也許會從「內部搞破壞」;而於簽署日,日相菅義偉在東盟峰會上強調日本對「香港嚴重關切」,加上馬來西亞堅持九月間「堅拒引渡維吾爾族難民回中國」的立場,馬、日「插手」這兩宗與中國內政有關的事,北京在建成世界最大自貿體的亢奮過後,會有什麼反應?是「關係協定」能否真正成功的關鍵!眾目睽睽,大部分東盟成員國(日本、南韓、紐西蘭及澳洲更無論矣)都把政治和經濟事務分開,那即是說,做生意求財之外,由於「軍事靠美國」,意味她們因此不得不「照顧」美國的利益,在政治上遂不可能「全天候」與北京同調,結果必然麻煩多多。中國要藉此「經濟圈」突破「圍中」的包圍網,不是易事。
如何和「關係協定」簽約國打交道,北京自有妙法(千萬別再以中止貿易取消合約報復「驅逐破壞國安各色人等」的貿易對手國);筆者要提醒「外交人員」注意的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二、三十年前這句忠告,北京不能不聽——對覬覦龐大中國市場的「諸小」,中國大官們千萬別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紆尊降貴的態度(Condescending)。各有所求才能做成雙贏的貿易,做生意並非一方對另一方的施捨(施恩?)!
有獨無偶,「關係協定」簽署同日,西巴爾幹(半島)六國亦簽約同意組成「地域性共同市場」(a common regional market),令區內的「人、貨」自由去來;「六國組織」令人驚歎的是,數年前才「打生打死」的科索沃與塞爾維亞,如今已成貿易夥伴,這種情況,與中國和「世仇」的日本同屬「關係協定」成員,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昔日之敵如何在同一屋簷下和平共處、互贏發財,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有「趣」的是,「關係協定」把同屬太平洋經濟圈但已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美國拒諸門外,而「六國組織」則不把她們本來亟欲參與的歐盟吸納在內。沒有這兩個龐然經濟體的參與,它們的未來「走勢」,大堪玩味。
乙、
除了四五次因選情有蹺蹊令總統權力交接出現阻滯之外,像當前特朗普聲言不會交出權力且要大規模進行法律訴訟以推翻選舉結果的舉措,在美國「選史」上,還是第一遭。
總統大選落選者親自致電(電報)祝賀當選者,始於一八九六年,是年民主黨候選人布賴恩敗選,打電報給勝選者共和黨的麥金萊(W. McKinley,一八九七年上任〔任內打敗西班牙及為保護美國本土工業對外國貨徵收進口關稅〕、一九○一年被暗殺死於任上),簡簡單單三句話,盡顯「對事不對人」的大度:「老友,你贏咗,祝好運」(Hey, it's yours, good Luck),這種「政治家風度」,自此成為常態;不過,特朗普對這種「禮儀」頗為陌生,這是二○一六年完成點票當晚、克林頓夫人在電話中恭喜他勝出時,「特朗普顯然十分震驚(Shocked)」,暴露了他對這種「傳統」的無知!
當前這場大選大戲雖未落幕,但最終有人入主白宮,殆無疑義。如果特朗普獲勝,拜登稱病不出席宣誓儀式,可能性不低;而拜登就任的有關儀典,不見特朗普蹤影,並非奇事——也許他已在「美國再起」(MAGA)電視台主持抹黑拜登的節目。
去年才成立、由一百名不分黨派的高官(退休及現任)組成的「權力順利交接計劃」(Transition Integrity Project〔TIP〕),八月三日公布一份題為《競選活動該如何進行》(How a contested election might play out)的文件,當中提及一九六○年尼克遜在伊利諾伊州仍未有點票結果、二○○○年戈爾在高院否決再為佛羅里達州點票時,便宣布「退選」的先例;不過,它同時指出候選人如掌握確鑿證據,加以在投票前他的「人氣」大勝拜登,產生所謂「紅色幻覺」(red mirage,紅色海市蜃樓)即自我感覺良好以為勝選應無懸念,當點票後選情與預期有落差時,特朗普尋求法院裁決,不足為奇。迄今為止,特朗普只在州府高院起訴,雖然敗訴甚多,但只要其中一項被裁定勝訴,聯邦(最高)法院便無法不受理!特朗普在州府高院,搞不出「成績」,未知現在他手上有什麼「大殺傷力」的證據,看他和其律師團隊的口氣,有關官司將由聯邦高院裁決……。由於特朗普剛「安插」理念相近的法官進入高院,以為特朗普勝算較高者,頗不乏人,然而,美國行的是真.三權分立,一切還要看「證據」而定。
這次大選誰人勝出,充滿懸疑性之外,狂妄之志未酬的特朗普,還會利用權力未交接約兩個月時間享有的「剩餘權力」,做出什麼震撼人心的事?誰亦說不準;不過,從他近日的連串搞作,多少可見點端倪。明天再說。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愛國學者突亮劍 支聯會做好防風措施 |
上一篇: | 反對派消失 監察施政考驗建制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