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
如今人們總能聽到許多奇奇怪怪的說法,尤其是當「他們」(一個含義複雜的詞彙)正在用許多誤導性訊息淹沒整個空間的時候。如果缺乏一套共同認定的事實作為道德和政策辯論的基礎,民主制度就會不可避免地分崩離析,因為該體制的優點就在於擁有提升和考量各類社會思想理念的獨特能力。在理想狀態下,通過真誠地交換意見和權衡各類選項,大多數選民都會趨向於實施最佳的行為方式。
但我們已經失去了能使該程序正常運行的其中一個最基本條件,那就是以現實為基礎的公共領域。儘管過去也曾存在過各類深刻甚至棘手的分歧,但人們至少還在談論同一件事,也可以在不受訊息操縱和歪曲衝擊的情況下觀看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與斯蒂芬.道格拉斯(Stephen Douglas)的辯論並確定誰更值得信賴和信服。
一條日益流行的錯誤訊息認定美國將在大選日面臨一場事關重大的取捨。一方面,一名民主黨人上台將意味着美國不再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綁架(非法移民)兒童並永久拆散家庭的政府;另一方面,據說讓民主黨執政是存在經濟風險的,因為共和黨才是懂得經商的政黨。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Peggy Noonan最近就以這種方式來描述整場大選,隨後又抱怨喬.拜登(Joe Biden)「不應該高枕無憂地等着人家把王冠送過來,或者像傳奇大盜約翰.迪林傑(John Dillinger)那樣在潛逃時戴着口罩出去吃冰淇淋。」在見到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某場競選集會的舞台上跳舞後,努南得出結論:「這真令人尷尬……如果一個人無法假裝嚴肅,難道還不能嘗試裝得認真點嗎?」
但這個選擇本身是謬誤的。沒有人能比特朗普總統更讓美國感到尷尬了,共和黨也沒多少經濟管理上的政績。正如經濟學家Alan S.Blinder和Mark W.Watson在201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的那樣:「民主黨領導下的美國經濟表現幾乎處處優於共和黨;無論你是如何定義成功,這一點都能成立。這一差距從許多方面看來都是驚人地大──甚至大到讓人感覺不太真實。」
例如就實際年度(排除通脹後)GDP增長而言,布林德和沃森發現,民主黨人在「戰後涵蓋16個完整總統任期的數據(從杜魯門到奧巴馬)都比共和黨人高出1.8個百分點。」而如果進一步上溯到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和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的時代,那麼這一差距將增大到年均3%左右。惟值得留意的是,特朗普在新冠危機爆發之前的三年任期間實現了異常強勁的增長(相對共和黨政府而言),帶領美國經濟達到了平均2.4%的年增長率,與奧巴馬的第二任期相仿。
布林德和沃森對造成這種表現差距的原因感到困惑。他們考慮了固定投資增加,消費者樂觀度提升(從而增加了耐用品支出),油價衝擊降低以及海外增長加快所起的作用;但是這些因素也只能解釋這些差距中的不到一半。同時也並非因為民主黨人更傾向於奉行透支子孫後代增長的過度通脹政策。
當我第一次讀到布林德和沃森的論文時,我懷疑關鍵因素是石油。老布什和小布什以及理查德.尼克遜(Richard Nixon)和傑拉德.福特(Gerald Ford)的共和黨政府,還有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都搞不清楚油價應該在什麼水平才更有利於美國的實際收入增長。相比之下其他各屆政府都在盡可能地壓低油價。
無論如何,美國過去一個世紀的歷史清晰表明共和黨人根本不知道應該在什麼時段採取哪種經濟政策。例如在2000年代,小布什或其顧問似乎就從未意識到監管不足可能引發災難性金融危機。
此外在1980年代,列根(Ronald Reagan)及其顧問也似乎從未擔心大規模聯邦預算赤字會導致投資崩潰或同等規模的對外借款。當時美國開始更大量地進口各類製成品,進而導致中西部工業基地淪為「鐵銹帶」。最後尼克遜及其顧問團似乎也沒有意識到低利率加上工資和物價管控可以同時使通脹和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
根本不知該怎打一場貿易戰
在這些失敗的襯托下,特朗普的表現算是相當出色了。在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稱之為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貿易協議,同時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定為第二糟糕的貿易協定之後,他的政府僅僅是給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添加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的各種規定,然後給該協定安了個新名字並宣布美國「再次偉大了起來」。特朗普還針對中國發動了一場全面貿易戰爭,並承諾這將「大有裨益,而且一定能輕鬆拿下」。
上述政策最終成就了些什麼?美國製造業就業狀況沒有改善,製造業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美國消費者的實際收入也有所下降──因為他們如今還得承受進口關稅的成本。顯然特朗普和他的貿易顧問都不知道該如何打一場貿易戰。
這也沒什麼好驚訝的。至少從1920年代開始,共和黨政府就一直在經濟決策上表現無能。而本屆大選之日就是要在恢復穩健經濟管理與繼續表現無能之間做出選擇。
曾任美國副助理財政部長,現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0.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總統下場 |
上一篇: | 回顧特朗普過去四年的傳媒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