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20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打破成規不按牌章行事 精英恐有所失誓死反對

一、

筆者看好特朗普連任的選情,蓋有月矣(加上今屆,月應改年);在民調「大落後」的情形下,筆者絕非故作驚人言,而是基於下面幾項「觀察」——①特朗普鼓吹「仇中論」,並非止於言文,而是採取實際行動,「有料到」,因此獲大多數美國人、特別同樣是有選票在手的「低端人口」的認同,特朗普既與「仇中」(尤其近日的「滅共」)畫上等號,其「鐵桿」群眾基礎,不容忽視。②特朗普粗言穢語、口沒遮攔、反口覆舌,加上醜聞多多,「正常人」不願與他為友,情理中事;被友人或「民調員」問及,當然表示不會投他一票、以示「人格高尚」,但特朗普讓這些人看到美國的光輝前景(這是華爾街股市在疫情肆虐下仍虎虎生威的底因),因此這些選民才會言行不一,「言誅筆伐」之餘,不忘投他一票。「民調」於二戰後勃興,在重視「民意」的國家更受政客吹捧,因而數十年來風行不息,成為厚利的冷門行業,競選活動當然亦是大受注目的「風景」,政黨遂充分利用以「微調」於己有利的「民意」,十月十八日Medium有文章指出「我是民調員(Pollster),我的任務(工作目標)是讓民主黨勝出!」為完成「任務」,其問卷為「民主黨勝出導向」,自然不過;又說「政黨以重金聘民調公司做民調,結果不問可知(...deliver the desired outcome)」。民調並非「無端端」與現實背馳(Polling is not reality)……。

現在加上於一八○一年創刊的「小報」《紐約郵報》繪聲繪影揭露拜登父子的政經(涉收受中國及烏克蘭的金錢利益)以及吸毒淫亂的醜聞,雖然主流紙媒及半壟斷市場的社交(網絡)媒體避刊禁談,但「紙」包不住火,物證人證俱在的非法交易、下流行徑,當事者以及其所屬政黨,不能以「假新聞」而避不作答過關(拜登去周日在北卡羅來納「拉票」,被記者問及知否聯邦調查局去年底已獲亨特的電腦一事,一聞「FBI」竟然馬上一走了之。其心虛概可想見)。換句話說,這宗「突如其來」的「硬盤門」,只有兩個結果——若不能迫使拜登退選便是拜登敗選。從迄今公開的資訊看,不論選情如何,拜登父子肯定官司纏身!

二、

今天本報有一則「小」新聞,報道「推特」負責人為「封鎖拜登黑材料」向公眾道歉;「臉書」的態度,也許要在稍後的國會「聆訊」上才見真章。社交媒體這樣「護(民)主(黨)」,不僅令大眾反感,更令近月正在醞釀迫使它們向公眾負責(Accountable to the Public)的立法,會加速進行。十九世紀後期美國那群巧取豪奪天然資源、殘酷剝削勞工特別是「黑奴」的冒險家,有學者稱之為「美國偉大的資本家」(早在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九日,筆者據經濟史家M. Josephson的〈The Robber Barons: the Great American Capitalists〉作一文:〈制度不健全 馬謖斬不完〉),但大眾化流行的稱號是「強盜貴族」(Robber Barons);現在對那些利用新科技致富的人,當然有人把他們捧上太空,然而,視他們為「持械劫匪」(Bandits),亦不乏人;這種稱謂,是說少數利用科網技術「發大財」的企業或個人,憑所掌握的科技「魚肉」人民,還不時藉故剝奪網民的「網絡自由」(Internet Freedom),遂有議員有意把它們「規範化」(類似百餘年前立法打破企業壟斷的舊事),如今加上「堵截拜登醜聞」的惡行,已鐵下心腸打破陳規陋習的特朗普連任,相信「收拾」(規定它們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科網巨擘的好戲連場……!

順便一提,在科網時代,由於人人上網,「網絡自由」極之重要,正在醞釀的「新興市場自由加權股市指數」(Freedom 100 Emerging Markets Index)便包括行動、表述、宗教、新聞、集會、結社及網絡等七項自由!

三、

向來標榜中立、獨立的媒體,在「關鍵時刻」,馬上赤裸裸撲出來向選民「喊話」,十月十六日《紐約時報》編委會署名的社論〈結束我國的危機〉(End Our National Crisis : The Case Against D. Trump),便是眼前的顯例。傾向民主黨的《紐時》,是美國第一大報,其支持、認同、鼓吹民主黨政策的文章,數不勝數,但在言論充分自由、民智大開的社會,其言論的「有效性」,須視與民意相逆或相近而定。顯而易見,那些與民意相左的,便如石沉大海,反之當然有「輿論領導潮流」之美譽。十六日那篇社論,鏘鏘有力,極具煽情之能事,但其號召讀者別投「無能、無常、腐敗及大話連篇」的「昏君」特朗普一票的成效,恐怕近零!網媒Huffpost的即時回應指陳,從一九二一年以還的十六屆總統大選,《紐時》從未支持過共和黨候選人,然而成績「不及格」(共和黨人當選十次、民主黨人只有六次);二○一六年且認為特朗普為「美國史上最差的候選人」,結果這位「最差的候選人」當選!相信《紐時》今趟的「預期」亦會落空。

美國主流媒體對不利拜登選情的揭秘「冷處理」,可見自由派操控的媒體不願拜登的對手勝選的心結,證據確鑿而且肯定不利拜登父子的醜聞會愈揭愈多,主流媒體的做法,在很大程度反映了整個精英階層擔憂他們的「既得利益」會因特朗普連任而起突變——不一定消失但肯定會大調整——這種憂慮有其道理,因為特朗普的不按他們熟識且多年來行之有效的牌理出牌,令他們擔心有所失,不難理解。至於既得階層何以有此「識見」,明天說之。

■去周四本欄題目漏加標點符號,應讀〈根在苗先!實在花後?〉實在花後,開花結果,是自然規律,加上人為的「計劃」,應該加上問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