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9月16日

林順潮 林栢豪

普檢後爭取健康碼與內地及世界互通

普及社區檢測於9月14日結束,各界的努力縱然有目共睹,但為期兩周的普檢只為約170萬市民進行了病毒檢測,遠遜於原來目標的三分之二人口(約五百萬人)。然而,抗疫工作非一勞永逸,專家估計,香港最快明年第二季才能獲得疫苗,預期明年底至後年初才能為大量市民接種以達至群體免疫,一切仍存在未知之數。因此,在經歷這次大型抗疫工程後,各方宜展望將來,認真思考社會在疫情新常態下的運作。

普檢的數字雖差強人意,卻絕非毫無價值。數據上而言,檢測成功找出不少沒有病徵的隱形患者,令近日本地源頭不明個案比例有所下降,加上第三波疫情轉趨緩和,在張弛有道的原則下,各項防疫措施得以放寬,市民在剛過去的周末終於能夠外出消費用膳,放鬆心情。不少商戶和餐廳的生意亦因此有所回升,可見檢測計劃無疑為社會帶來正面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政府能視此為下一波疫情前的預演,相信即使日後出現秋冬季爆發,經過是次行動的洗禮,當局將能更有效率地進行大型檢測,以霹靂手段控制疫情,切斷社區傳播鏈,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

形成「旅遊氣泡」

新冠疫情至今在全球流行多個月,市民應意識到香港亦難以獨善其身。作為國際城市和貿易中心,本港的經濟因此大受打擊。在疫情的陰霾下,旅遊及服務業更是首當其衝,近日就有消息指本地航空公司將大幅裁員,反映疫情下商業活動的停頓直接影響大量市民的生計。

此外,不少專業或商務人士在跨國或在內地的工作因各地政府推行嚴格的防疫及隔離措施而被迫擱置。以筆者本人作為專科醫生和醫療集團主管為例,因疫情的影響,今年6月時以「CEPA框架下在內地提供醫療服務」申請了往來兩地豁免隔離,並成功往返內地醫院兩次。可惜,7月香港開始爆發第三波疫情,內地政府於是收緊免隔離政策,港人入境必須隔離14天。這政策無疑令不少人卻步,亦影響了集團整體的運作和業務,同類的例子,相信比比皆是。

社會並不能奢望病毒在短時間內消失,必須在未來與病毒共存的日子設法自救。政府近日提出「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的構思,希望透過與低風險國家和地區互相豁免旅客隔離的安排而有限度恢復旅遊活動,若能成功落實,將為振興經濟帶來正面效果。事實上,類似的概念早在5月已在波羅的海國家試行,形成了「波羅的海旅遊氣泡」(Baltic Bubble)。

疫情中恢復經濟

近日,歐洲多國已重開邊境並放寬鄰國入境隔離措施,而鄰近的南韓亦豁免了低風險地區如新加坡和內地商務人士入境的隔離限制。社會不能因病毒完全停頓,在疫情下仍須維持有限度及必要的運作。然而,相關決定並不能草率,當局必須確保與香港往來的地區疫情已處於受控水平,而香港亦須盡力找出所有社區中的潛在患者,將源頭不明個案歸零,才能令低風險地區政府有信心給予豁免。

此外,即使相關旅客、商務或專業人士獲豁免隔離,亦需在離境及到埗時接受相關檢測,以確保進出人士不會傳播病毒,避免因社會經濟犧牲公共衞生。因此,當局應認真研究與合作地區以「健康碼」等互相認證的方式確保獲豁免人士均對病毒檢測呈陰性,在恢復經濟時妥善管理傳播風險。

香港社會為應對第三波疫情付出了沉重代價,日後須慎防病毒由邊境傳入。同時,在疫情中恢復經濟亦是當前任務,無可避免要與各地增加往來。社會宜將最近大型檢測的經驗轉化為有效的政策,在未來日子把高風險及獲豁免人士的檢測恒常化,為抗疫持久戰部署。

林順潮為全國人大代表;林栢豪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醫科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