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9月14日

鍾誠祥

盡速設立殘疾人士醫療券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近日發表調查報告,指出不少視障人士需要承擔沉重的醫療開支,建議政府仿效長者醫療券的政策,為殘疾人士提供醫療券,讓殘疾人士可以前往住所附近的私營診所使用普通科醫療服務,又或者在私營市場獲取專科醫療服務。筆者認為此等政策應該立即推行,因為對不同類別的殘疾人士來說,均有不同程度的裨益。

根據統計,適齡的殘疾人士的勞動參與率低於一半,也就是說,他們多半需要依賴家庭的經濟支援。在此等情況下,醫療開支便會成為這些家庭的沉重負擔。當然有人認為殘疾人士可以透過使用公營醫療服務減輕這方面的經濟壓力,但是就不同的殘疾群體而言,他們着實有需要使用私營市場的醫療服務,醫療券在這方面自然能夠發揮作用。

就視障人士而言,能夠在他們居住的社區範圍內取得所需的服務,是提升他們生活質素的重要一環。如果視障人士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社區中的私營診所求醫,而不需要舟車勞頓前往公營診所輪候,絕對是一件好事。同時,根據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的調查結果,不少視障人士每年的醫療開支超過2000元甚至4000元,顯示不少視障人士傾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醫療券勢可大幅紓緩他們的經濟負擔。

就嚴重肢體傷殘人士而言,能夠在社區內獲得醫療服務亦相當重要。輪椅使用者未必居於公營診所附近,若要使用其服務便必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復康巴士,可是現時復康巴士服務供應極為緊張,專營巴士又不是太方便輪椅使用者,加上公營診所並非全數坐落鐵路站附近,嚴重肢體傷殘人士能夠在社區內的私營診所求醫便顯得相當重要。據筆者了解,有全癱病人因前往公營診所費時失事,又為了節省數百元的私營診所費用,有病也不願意看醫生。坦白說,我們能接受這個現象在香港出現嗎?

再講精神病或情緒病患者,香港的私營精神科服務屬專科,收費比一般普通科私營診所更昂貴,以致大部分的精神病和情緒病患者都需要留在公營醫療系統之內,導致嚴重的供求失衡,直接影響病患者獲得的醫療服務質素。如果為這類病人和康復者引入醫療券,將可把部分病人引導到私營市場,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精神科服務的壓力。

有人可能會提出現時殘疾人士可領取傷殘津貼,並以此應付私營診所的醫療開支,但筆者認為現行的傷殘津貼金額僅能應付殘疾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濟需要,並不足以讓他們應付私營醫療服務的開支。除非政府能拿出具體理據指出傷殘津貼的計算機制內已包含了私營醫療服務的開支,否則傷殘津貼和殘疾人士醫療券是可以並存的。

最後,筆者認為殘疾人士醫療券對公共開支並不會構成極沉重的負擔。根據統計,65歲以下的殘疾人士約有22萬人,每年每名殘疾人士2000元的醫療券,最多也只是為政府增加4.4億元左右的經常開支。再加上未必所有殘疾人士每年都會盡用其醫療券,公共開支的承擔額必然會低於此數。

長者醫療券推行至今已有一段時間,其政策經驗和執行機制應可有效地套用至殘疾人士醫療券之上。既然在政策原則和執行方面也沒有明顯的困難,還望特區政府認真考慮落實殘疾人士醫療券政策,造福香港的殘疾人士及其家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