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0日
一、
昨文見報,果見美國政府下令禁止進口新疆棉花,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二○一九年新疆棉花產量五百多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百分之八十五弱,美國的禁令,令內地棉農、港商在該省的加工廠以至世界製衣業特別是無印良品、優衣庫(Uniqlo)、海恩斯莫里斯(H&M)、思捷及阿迪達斯(Adidas)等,均大受影響。
在中美貿戰中,最出位的商品是大豆,棉花的份量亦不輕;中國雖是三大產棉國之一(排名在印度及美國之後),但由於人口眾多,出口國同時是入口國。昨天美國的禁令,是美國對中國的敵意仍在升溫,打擊中國的「招數」因而陸續出現,而筆者最關心的是,美國如此橫蠻強悍,會對香港資本市場採取什麼行動?對此事念念不忘,原因只有一個,此為香港一旦失去為中國創滙的功能,對中國來說,香港便成為一堆毫無生氣的水泥森林,作用與百餘年前「一個小漁村」,不相伯仲。
如果目前的政經條件不變,從近月來美國系列制裁香港的措施看,在侵犯人權、褫奪政治權利這類禁購新疆棉花的「藉口」下(真正原因在「反制」中國二○一八年對美國棉花徵收進口關稅),特朗普政府配合國內選情及國際形勢,不准美國資金涉足香港股市,是很合美國民意的發展……。美資不來(不來之前,還會拋盡手上的有關投資),紅色資本已成主流的香港股市,便會融入「內循環」的一部分,「塘水滾塘魚」雖然亦可以非常活躍、興旺,但堵塞來港IPO之路,等同截斷人民幣兌成世界性通貨這條水源,對「財困」的中國來說,這何異駱駝背上最後(?)一根稻草!
在現階段,賺取外滙可說是中國政府最重要的「任務」,以外資排隊撤出大陸、國企私企這一兩年內到期的美元債務以千億計,加上香港躁動不安,過去由香港流入內地的「直接投資」直線下挫,而中國的「抗疫」雖大竟全功,且已到「論功行賞」階段,海外「疫情」仍熾,那等於旅遊業賺取外滙的機會仍然非常渺茫。種種人所共知的情況,令香港的創滙功能愈形重要!可是,《港版國安法》之後又有把「三權分立」闡釋為「三權分工」的夢囈(有關「法理」的論述,不必再囉唆了,不過,應該強調的一點是,行政並不等於行政長官),「三權分工」之所以不服香港水土,從內地金融重鎮搞了這麼多年仍不為國際人士認同因而成不了創滙中心可見!
二、
「國際金融中心」不僅可以為參與其間者「創滙」,亦使其從業員躋身高端入息階層;而在國際炒家雲集之外,同時吸引眾多有國際認受性的專業人士如律師、會計師以至各種服務性行業從業員來此謀生。一個朝氣勃勃、充滿商機、生趣盎然的國際都會,「渾然天成」。
香港若因「天災人禍」的打擊而中落,受衝擊最甚的行業是地產業,而商廈(包括酒店)必屬「重災區」;香港的情況,僅知一片蕭條,惟迄今未見全面、可靠的統計數據,因此實情不易準確推算。以資訊可靠且絕對公開的美國而言,失業人數的急增及在家工作已成常態,令商廈空置日多而逾期支付按揭成災。美國的情況香港未必會重演,惟他山之石,可以借覽。由於疫情未過,本已奄奄待救的經濟,再受人為政治因素如外來美國的制裁及內生的「三權分工」說的重擊,可說已病入膏肓、難以救藥;此時此刻,業商應該排除顏色成見,團結一致,向政府爭取更多「財援」,但更重要的是,應組團游說政府收回會把上舉那班國際精英趕跑的「三權分工」說!
和世界各先進地區一樣,美國的酒店、商廈特別是零售店,都有兵敗如山倒之勢。酒店空置、商店關門以至「欠按揭」的情況,十分普遍;受這種趨勢的牽累,住宅價格「下行」亦不能倖免。逾期拖欠按揭的情況,本港的問題似未浮現,但美國已有由業主和租戶組成的組織,向政府尋求「政策或財務支援」……。
群情洶湧,美國國會遂於七月中旬動議一項《希望法案》(《支援商業房地產法案》,Helping Open Properties Endeavor〔Act〕, HOPE),建議由財政部擔保、令債權銀行徵收「按揭餘額」的利息,不得超過二厘半,以紓民困,不過,此議案能否成法,目前仍在辯論中。反對者的理由甚充分,以通過「商業抵押擔保票據」(CMBS)把物業按給銀行的,大都為賺過大錢的投資者或炒家,如今受疫情打擊,周轉不靈便要納稅人「埋單」,不合理亦不公道。
無論如何,筆者認為生意受天災(疫情)人禍(美國制裁及林鄭市長在愁雲慘淡下推出「三權分工」)摧殘的行業,應拿出數據,然後由同業組織,向特區政府「討回公道」。特區政府應該為在錯誤時間推出不適當政策負全責!
■筆者放勞工假期;本欄九月二十九日復刊。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工黨退黨潮 劉小麗嘆合作欠理想 |
上一篇: | 富豪也見「貧富懸殊」 牛市完好傷亡慘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