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9月4日

盧安迪 自由的國度

東西文明比較的盲點

半年前,我因疫情從美國回港後,跟本報總編輯郭艷明女士商量,因應將來的時間安排,可否把本欄從每周一篇改為每月一篇。很感謝郭編輯同意了這個安排,本欄將在每月首個周五刊出。

一般而言,學者都是到了至少三四十歲,在事業上有一定地位後,才在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上有更大發揮。由於在中學時期的活動,我較早就有機會跟傳媒接觸,及後承蒙長輩提攜,得以在專欄寫作方面逐步發展,對此我十分感恩。現在,我在史丹福大學修讀經濟學博士和法學博士雙學位,學業來到最後幾年,需要更多時間投入研究和求職事務,為日後在學術界和公共知識界的進一步工作奠下更長足的基礎。

另一方面,我在今年3月為《信報財經月刊》的「開卷有益」欄目寫了一篇文章,介紹美籍俄裔作家安蘭德(Ayn Rand)的小說《頌歌》(Anthem),我很享受那次涉獵較軟性題材的經驗。所以,我除在本欄的每月一篇外,今年稍後起也會有幸在月刊撰寫文化方面的文章,作為生活的調劑。這個節奏將有助我抽離眼前時事,思考一些較宏觀的問題。

辨別文明本質和反常

我今後想在本欄處理的第一個問題是東西文明的比較。正如很多論者指出,現時中美兩國的衝突不僅是一場貿易戰,也不僅是一場科技戰,而是兩種意識形態、兩種文明的碰撞,而香港作為中外交流的一個窗口、東西文化的交滙點,自難置身事外。我過往多篇探討個別議題的文章,都觸及東西文明觀念在那些議題中的作用,但我希望更具系統性地梳理這一問題。

隨着中國崛起,東西文明和制度的比較在近十幾二十年成為熱門辯題,但我認為很多分析都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太過聚焦於東西方在現在這一刻──或是最近幾十年、幾百年──的文化面貌和制度,而非從東西文明幾千年來的本質和大勢出發。於是,它們較難分辨一些制度和情況究竟是該文明本質的表現,抑或只是一些違悖該文明本質的臨時波動。

例如對於西方文明,無論正反雙方都把「民主」作為其重點來讚賞或批評。福山教授(Francis Fukuyama)把自由民主制度稱為「歷史的終結」,固是膾炙人口,但很多質疑西方制度優越性的人,也只滿足於揭露民主的弊病,而較少進一步思考西方幾千年來的制度,撇開民主以外有無值得借鑑。究竟民主是西方文明的最佳、最終或最本質的表現方式,抑或只是幾百年間的曇花一現?更甚者,太多人習慣把「民主自由」四字連用,以模糊地指代「西方的制度」,儘管在西方史上大部分時間,大部分思想家都認識到「民主」和「自由」之間的潛在矛盾。這會導致概念上的許多混亂。

新舊中國有所牴觸

我們對東方的討論,同樣有把反常現象誤認為文明本色的風險。我理解中國官方很熱切地想講好「中國的故事」,構造一套把傳統文明和當今政體連成一脈的論述。但無可避免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許多行動,恰恰是否定傳統文化的。我看中央電視台關於傳統文化瑰寶的紀錄片,不時發現在講到歷史傳承時需要避重就輕,以免出現「尷尬位」──暴露新中國對傳統文化的破壞,無法自圓其說。另一方面,很多批評者喜歡用古代宮廷的比喻來形容中共的運作模式,這些比喻的貼切性也值得進一步釐清。

我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先從東西方幾千年的歷史提煉出兩個文明的一些本質分別,然後探討現今美國相對於西方文明的平均本質有什麼特性,以及現今中國相對於東方文明的平均本質有什麼特性。最後,我們便可用此框架分析中美關係和香港的角色。希望這樣拋磚引玉,會有助加深我們對身處的時空之思考。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編者按:盧安迪最新著作《學而反思──教育之我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